ID: 23976150

【大单元·任务式】第五单元第2课时《坐井观天》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018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坐井观天,语文,统编,教案,2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课题:《坐井观天》 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经典寓言,讲述了井底的青蛙和从远方飞来的小鸟围绕 “天有多大” 展开争论的故事。青蛙因长期生活在井底,认为天 “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飞过广阔天地,坚信天 “无边无际”。故事以对话为主,语言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刻道理: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局限于自身经验,要学会接受他人合理的意见。课文配有生动插图,展现了青蛙在井中、小鸟在井口的场景,能帮助二年级学生直观理解角色所处环境与认知差异的关联,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文本,也契合单元 “思维方法” 主题中 “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的核心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的简洁与智慧,初步体会中国传统寓言 “以小见大” 的文化特质,愿意主动阅读更多寓言故事。 语言运用:能分角色朗读对话,模仿角色语气表达,清晰说出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 能用 “因为…… 所以……”“如果…… 就……” 句式梳理故事逻辑,表达自己对 “接受意见” 的理解。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青蛙与小鸟的生活环境、认知差异,培养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结合故事寓意,思考 “如何接受他人意见”,发展初步的理性思维; 联系班级困惑,尝试用故事中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思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课文插图中 “井底” 与 “天空” 的画面差异,感受环境描写对角色认知的衬托作用; 创编 “青蛙跳出井口” 的后续情节,发挥想象力,感受寓言故事的创造性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尤其读好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语气(青蛙的傲慢笃定、小鸟的温和耐心)。 理解青蛙和小鸟对 “天有多大” 的不同看法,知道看法不同的原因(生活环境不同)。 难点:透过故事对话,体会 “认识事物要全面,学会接受他人合理意见” 的寓意。 联系班级生活实际,初步运用 “接受意见” 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课堂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PPT、“井口” 道具(用粉笔画或蓝色胶带在地面贴出圆形 “井口”)、青蛙与小鸟的卡通头饰、“班级困惑小纸条”(提前筛选与 “不听意见” 相关的内容) 情境导入:班级成立了 “成长智囊团”,专门为同学们解决这些小困惑。而《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藏着解决这些困惑的 “思维小妙招”。请同学们化身 “小智囊”,走进寓言故事,学习里面的思维方法,然后用学到的 “妙招” 帮助班级里有困惑的同学,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棒! 妙招一:聚焦《坐井观天》——— 学会 “听意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回顾内容,检查生字 揭示课题,随文识字:《坐井观天》,教师领读课题(强调 “观” 是 “看” 的意思) 教师提问:“‘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坐在井里看天,能看到多大的天呢?今天咱们就走进故事寻找答案。”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①指名让学生认读,教师正音。②指定“小老师”领读。 (3)比较学习“渴”和“喝”。 (4)教师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生字,运用你所积累的知识给这两个字组词。 预设:口渴 干渴 喝水 喝汤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干渴需要水,渴字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字口字旁。 识字游戏。 (3)识字游戏。 4.回忆内容:教师提问:“在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课文里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它们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青蛙 ———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 ——— 天无边无际 跟读课题,思考 “坐井观天” 的字面意思,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 自主拼读生字,关注易错笔画,参与 “开火车读”,纠正自身读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