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目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目 在艰难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56 1949 1919 1840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革命(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复习回顾: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思考:材料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社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为了应对这一现状,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课前导入 :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1.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一化三改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一化”: (2)“三改”: (3)实质: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性质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工商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造方式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改造后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镜头一:新中国之初,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日本等帝国主义在华资本:金融银行业、纱业、矿业、农业……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 镜头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和政府通过“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等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镜头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机器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 镜头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 私营工商业 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经济迫切需要 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必然的社会变革”? 情境探究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