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7646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82468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古诗三首 20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2.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 3.认写生字、词语。 课文大意   《鹿柴》描绘了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 课文大意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王维,字摩诘,唐代文学家。   文学成就:他的诗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主要作品:《古朗月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   名言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他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主要成就: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主要作品:《惠崇春江晚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望天门山》写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背景 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任杭州通判。春日的一天,在杭州宦游的苏轼和朋友们游赏西湖,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被西湖美景陶醉,写下此诗。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背景资料 认读词语 返回 苔藓 亦可  一抹 相宜  手 我会认 抹 形旁,表示用手发出的动作。 声旁,表示读音。 抹平 一抹 注意 “抹”的右边是“末”,不是“未”。 易读错 “亦”读yì,不读yí;“宜”读yí,不读yì;“抹”在“淡妆浓抹”中读mǒ; 多音字 抹 抹黑 抹杀 抹布 抹脸   辨析:表示“涂”“揩,擦”“除去”时,读mǒ,如,涂抹、抹眼泪、抹零儿;表示“擦”“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时读mā,如,抹桌子、抹不下脸来;表示“涂抹,泥(nì)”时,读mò,如,抹墙。 (mā) (mǒ) (mò) 抹墙 左窄右宽。“瓜”的平撇起笔高于“子”,竖撇、竖提、捺画布白均匀,竖提最低。 书写指导 孤 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楚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断 左右   左边部分先写“米”,再 写竖折,“米”的捺变为点。右边 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 斤 易写错 楚 孤 “瓜”的中间是竖提、点。 中间是横钩,不是横。 词语听写 往返 欲望 断定 清楚 至于 岸边 孤独 饮水 亦然 涂抹 宜人 学习内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第二阶:阅读理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在空荡荡的山谷里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夕阳的光辉射进浓密的树林,又照在青苔上。 鹿柴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指天门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