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77738
2.5 探索互联网传输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09-2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17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探索
,
互联网
,
传输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第5课 探索互联网传输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不同于单元内前面的内容———宏观上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而是微观上对网络进行探索。内容聚焦于互联网数据传输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深入探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以及路径选择机制。通过类比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并通过模拟实验感受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借助网络拓扑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选择,以及路由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探索理解“网页秒开”背后是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协同。通过实验数据对比,感受数据交换技术的价值。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过程没有直观的感受,只体会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大文件传输速度较慢。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逻辑弱;能借助类比理解概念,但符号化、模型化能力不足。学生对于实物模拟实验相对感兴趣,但对于规则的理解意愿不高,执行存在随意性。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三种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能够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路径选择的原理,能够分析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并解释路由器在路径选择中的作用。 (3)通过对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认识到互联网数据传输技术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方式及其特点,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路径选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方式的特点,分组交换中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5.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聚焦 教师活动1 回顾上节课“互联网连接”的相关内容,提问:我们每天发消息、下载图片、看在线视频时,数据是怎么从自己的设备‘跑’到对方设备的? 展示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货物的短视频,类比说明:物流用不同方式运货物,互联网数据传输又有哪些方式?会面临什么挑战? 学生活动1 回忆上节课内容。 观看物流配送案例,对比生活经验,思考“数据传输与货物运输的相似性”。 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货物的短视频。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生活场景类比和真实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 “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探究兴趣。 环节二 探索 教师活动2 引入“运送大型火箭”的情境,提问:有哪些方式能把火箭从工厂运到发射场?这些方式各有什么优劣? 结合学生讨论结果,类比讲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类比“专门开辟一条运输专线,先建通道再运输”。 报文交换:类比“先把火箭整体打包,逐个站点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类比“把火箭拆成小部件,各部件独立运输,在终点重组”。 组织模拟实验: 教室两端设发送端A/B(学生)、接收端C(学生),中间每名学生代表一个节点,由发送端A、B分别向接收端C传递5张卡片,模拟不同交换技术的数据传输过程。 明确规则: 电路交换:学生拉手建立“物理通道”,每次传递1张卡片,强调“通道独占”。 报文交换:需接收完整卡片后,再传递给下一个空闲节点,强调 “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拆分成多张标有序号的小卡片,接收后可立即传递,强调“独立传输”。 指导学生记录“传输步数、路径、顺序”,实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种技术的优势、不足及应用场景(如电路交换用于电话,分组交换用于互联网)。 学生活动2 结合“货物运输”经验,分组讨论“火箭运送方式”,列举优劣。 听教师类比讲解,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核心逻辑,关联“火箭运送” 与 “数据传输”的对应关系。 参与模拟实验。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对比三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完成写一写任务。 长线及6张有序号的卡片。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浙教版(2023)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六课《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课件(2025-09-18)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二节 改造家庭网络第二课时 教案(2025-09-17)
第三单元 第4课《交叉与融合》课件【清华版】人工智能通识( 中学)(2025-09-17)
浙教版(2023)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五课:在线应用的实践 课件(2025-09-17)
浙教版(2023)八年级信息技术第四课《在线协同》课件(2025-09-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