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79548
23《孟子》三章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6497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孟子
,
三章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语文
23 《孟子》三章 ◎文化自信: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与句式,以及文中的名言警句。 ◎思维能力: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审美创造:体会孟子文章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难点)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第23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内涵。 3.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的观点,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设计意图】由孟子的观点引入对本学期第一课的回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主张以“仁政”治理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背景介绍 课件出示: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施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言论、活动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三、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方法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译读课文 (1)译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物质条件的优势。 人和:指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外城。 环:围。 (2)译读课文“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之类。 委:放弃。 域:限制。 固:巩固。 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3.品读文章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预设 中心论点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补充: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这个条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设问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预设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训练(含答案)(2025-10-17)
统编版语文(2024)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2025-10-17)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2025-10-17)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5-10-17)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10-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