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理解法治观念的含义,认识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培养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法治态度。 责任意识:认识到个人在法治社会中的责任,激发社会参与感和法治实践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6-49,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法律的含义、要求? 2.法治观念的含义?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议题一:学法守法,你我同行 议题二:知行合一,崇尚法治 总议题: 提升法治素养,共筑法治基石 议题一: 学法守法,你我同行 以案说法:广西苍梧通报学生遭欺凌事件 2025年9月5日,广西苍梧县石桥中学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引发关注。苍梧县联合调查组通报:对9名实施欺凌的学生依照程序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并对涉事学生家长进行法治教育。 小组讨论: 1、这9名同学的“行为”错在哪?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若你是受害者,你会如何维权?欺凌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1)这9名同学的 “行为” 错在哪?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自由≠任性,在行使自由的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权利。因为他们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已然违反法律。说明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2) 若你是受害者,你会如何维权?欺凌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我们应该通过“诉讼”维权,坚持依法行使权利;欺凌者需道歉、赔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笔记区 1.法律的含义和要求?P46 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被欺凌者真倒霉!要是没人把视频上传网站、没人起诉,她这点事算啥?” 就算没人上传视频,欺凌本身就不对啊!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咱们得从心里认可这点,不能等出了事才知道错误! 针对欺凌事件,班级讨论时,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辨析: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小李 小美 我赞同小美的说法,她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小李的说法体现了他的法治意识较弱。面对欺凌行为,我们要提高维权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笔记区 2.法治观念的含义?P47 含义: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为何法律对待欺凌行为是零容忍的态度? 欺凌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欺凌者应该要如何做 ? 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民事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欺凌者,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成年人欺凌者则自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若欺凌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殴打他人、公然侮辱他人等,将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 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特定严重犯罪,也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笔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