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合唱的基本要求。 ⑵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3、知识与技能 ⑴在学习演唱中提高识谱能力。 ⑵能以二声部合唱形式,深情演唱《红河谷》。 2学情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国。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较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度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够表达歌曲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能以二声部较准确和谐的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音乐, 思考问题。 通过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认识了解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并引入合唱歌曲《红河谷》。 问:分别是哪两种演唱形式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回答问题 二、发声练习、学唱歌曲《红河谷》 ︵ 1、发声练习 ︵ 543-∣321-∣2354∣4--‖ ︵ 321-∣176-∣7176∣6--‖ ︵ 543 -∣321 -∣2354∣4 - - -‖ 321 -∣176 -∣7176∣6 - - -‖ 进行发声训练、感受和声效果。 在发声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合唱中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 2、《红河谷》教师范唱。 师总结:这是一首加拿大歌曲,流传于加拿大北美一带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乡,终于把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学生聆听。思考歌曲情绪、速度? 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了解认识歌曲《红河谷》。 3、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旋律。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这种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么样的? 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再次聆听音乐,熟悉歌曲旋律。能够辨别歌曲节拍强弱规律。 4、学唱。 ①跟琴识谱,学生轻声唱谱。 ②教师带领,一起唱谱,熟悉旋律。提问弱起节奏。 ③加歌词随琴试唱。 ④进行第二声部的识谱学习。⑤师带领一起识谱,反复练习。 ⑥加歌词随琴试唱。 学唱二个声部曲谱,认识弱起节奏,熟唱歌曲。 通过识谱学习能够准确演唱二个声部的旋律。在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弱起节奏。 三、二声部实践训练 1、二声部合作尝试练习 ①师生合作 ②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尝试二声部合作。 在二声部合作练习中,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2 ①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二声部演唱。 ②其他同学聆听思考,他们演唱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认真聆听,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在聆听与演唱中体会合唱的基本要求。 3、全班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配合打击乐器演唱实践。 学生认真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在学生们认真完整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合唱的魅力。 四、总结 机动:欣赏合唱《红河谷》。 小结:合唱的基本要求 ①声音和谐 ②音色统一 ③声部音量均衡 ④速度、节奏统一 总结,交流 主题升华 课件13张PPT。聆听两个音乐片段.思考问题。以下两个音乐片段分别是哪两种演唱形式?独唱 合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者更多人演唱合唱有什么基本要求?1、声音和谐 2、音色统一 3、声部音量均衡 4、速度、节奏协调 统一发声练习(一) 513 - 333 - 2321 1 - - - 511 - 111 - 7176 6 - - - ●●●●●●︵︵发声练习(二) 543 - 321 - 2354 4 - - - 321 - 176 - 7176 6 - - - ●●●●●●︵︵《红河谷》 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流传于加拿大北美一带。歌词表现了移居北美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乡,终于把野牛羊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聆听歌曲,思考问题1、这首歌是几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