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冰劈作用,又称冻融风化,属于风化作用中物理风化作用的一种。当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更深入地渗入岩石的内部,并再次冻结成冰。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最终岩石崩裂成为岩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环境中容易产生冰劈作用的有( ) ①干冷环境 ②冷湿环境 ③岩石水平层理多 ④岩石层理近垂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成因与冰劈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风蚀蘑菇的形成 B.花岗岩球状风化 C.背斜构造形成山 D.断层地带形成谷地 易错点1 河流冲淤平衡的应用 (2025河北保定期中)黄河下游孟津区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这段河道长299 km,宽度一般在10 km左右(最大超过20 km),而水面宽2~4 km,主流变化无常。图1示意1987—1988年黄河部分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图2示意1987—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床累积冲淤量的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据图2分析1999年游荡型河段河床冲淤的变化是( ) A.淤积减缓 B.由淤转冲 C.冲刷减缓 D.由冲转淤 4.推测导致1999年游荡型河段河床冲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库修建 B.上游植被恢复 C.下游人工挖沙 D.流域降水增多 易错点2 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判断 (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在上图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断层的出现 B.砂岩沉积 C.岩浆侵入 D.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形成 6.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中可能含有化石 B.砂岩属于变质岩 C.该地区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下沉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B 冰劈作用需要岩石裂隙中的水反复冻融才能进行,冷湿环境下水分充足,水体容易冻结,容易产生冰劈作用,②正确;干冷环境下水分条件较差,①错误;岩石层理近垂直利于融化的水沿裂隙向下方运动,而后在更深处的裂隙冻结成冰,④正确;岩石水平层理多不利于水体向下深入,③错误。故选B。 2.B 冰劈作用是冰水转化对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花岗岩球状风化是由温差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二者均属于风化作用,最为相似,B正确;背斜构造形成山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C错误;断层地带形成谷地的原因是断层附近岩体破碎疏松,易受外力侵蚀(流水侵蚀),D错误。 易混辨析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都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风化作用强调将地表岩石分解破坏,使其变为松散碎屑物,为后续的侵蚀作用创造条件。风化作用可以不需要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的参与,但侵蚀作用则需要上述外力的参与才能进行。风蚀蘑菇、断层成谷等,都是外力对原地貌产生侵蚀作用,使原地貌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而不是将原有岩石变为松散碎屑物的风化作用在起作用。 知识拓展 温差风化 温差风化是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岩石受热后体积发生膨胀,遇冷则体积收缩。白天,岩石受阳光照射,岩石表面的温度升高,表层体积就会膨胀,同时一部分热量向岩石的内部传递,但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热量传播得较慢,因而内部的温度上升很慢,体积膨胀的量也很小。这样,在岩石表层与岩石的内部之间,由于体积膨胀的差异,就形成平行于岩石表面的裂隙。到了夜间,岩石表面热量散发较快,温度下降,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