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芣 诗经 苢 素养 目标 壹 理解并掌握诗中“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诗经》重章复沓的语言特点。 贰 通过分析诗中动词的变化及重章复沓的结构,理解诗歌如何展现劳动过程。 叁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劳动的喜悦,鉴赏其通过简洁语言和重复节奏表现劳动之美的艺术手法。 肆 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乐享生活的情感,认识《诗经》的文化价值。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劳动人民在辛勤劳作中也留下许多动人诗篇。《诗经》就记录了诸多场景。今天要学的《芣苢》,展现的便是女子采集车前草的画面。从简单劳作里,诗人如何勾勒出独特美感与情感?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探寻古代劳动生活中的诗意与智慧。 第一章 文学常识 作品介绍 《芣苢》出自《诗经·周南》,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民歌,属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多为民间歌谣、贵族祭祀之辞和政治讽喻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语言质朴自然,节奏鲜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芣苢》作为其中一首劳动歌谣,体现了周代南方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状态。 《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演唱的民歌,创作于西周末年至东周初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民风淳朴,妇女们在田间劳作时,常以歌唱表达劳动的喜悦与生活的满足。芣苢(即车前草)在古代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尤其与妇女生育有关,因此采集芣苢不仅是日常劳动的一部分,也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子孙繁衍的美好愿望。 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车前草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通、黄疽、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喉痛等等。 文体知识 《芣苢》属于《诗经》中的“国风”类作品,是典型的民歌体诗歌。这类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语言质朴自然,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和生活气息。其结构上多为四言句式,每章四句,重复中见变化,通过动词的变换展现劳动过程的动态美。这种形式不仅便于传唱,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二章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读 “芣苢”是诗中反复出现的植物名称,也是全诗的核心意象。题目《芣苢》直接点明了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即采集芣苢的劳动场景。通过这一题目,读者可以迅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内容,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劳动之美与生活之乐。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有:取得,获得。 掇:拾取,摘取。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茂盛繁密的车前子,采呀采呀采起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采呀采呀采得来。 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掖起衣襟兜回来。 写作背景 全诗一共三个乐章,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一章(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概略叙述采摘芣苢的劳动 第二章(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采摘芣苢的动作 第三章(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描写妇女满载而归的情景 姑娘采摘芣苢的画面 第三章 诗歌鉴赏 读完这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