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056

第1章 章末强化练(一)(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日期:2025-10-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1661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生物,必修,选择性,2019,高中
    章末强化练(一) 1.D [解析] 根据种群的概念“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判断,自然界分布的珙桐和植物园中的珙桐不是同一种群,A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一般当分布地段的形状为正方形时)和等距取样法(一般当分布地段的形状为长方形时),珙桐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故调查植物园中珙桐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应采取等距取样法,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可能对珙桐的种群密度产生影响,D正确。 2.C [解析] 据图可知,该昆虫种群老年期的数量少,而幼年期的数量和成年期的数量多,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错误;一个雄性昆虫个体可与多个雌性昆虫个体交配,且雌性昆虫个体产生子代数量多,因此该种群不一定处于衰退状态,B错误;据图可知,该种群幼年期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种群新出生个体的性别比例接近于1∶1,C正确;性引诱剂会诱杀成年期的雄性个体,而题图中成年期的雄性个体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D错误。 3.C [解析] b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为K值),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上升,a点时种群数量约为b点时种群数量的一半,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因此捕捞后剩余量在a左右有利于鱼群数量的恢复,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对应的种群数量是b,B正确;当种群数量为c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错误;d点出生率为0,死亡率很高,最可能是受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等,D正确。 4.C [解析]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重捕时,捕获的艾鼬死亡(数据未变)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所用方法为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艾鼬可以捕食鼠兔,则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应为鼠兔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而艾鼬是后增后减,C错误;结合题意“艾鼬在大的鼠兔种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可知,鼠兔越冬种群数量越大,来自艾鼬的捕食风险越大,D正确。 5.A [解析] 由于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甲种群在不同时刻的具体种群数量不确定,故不同时刻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可能相同,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符合“S”形增长,而乙种群的曲线可能为“J”形增长,也可能为“S”形增长的早期阶段,因此甲、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可能相同,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种群的曲线可能为“J”形增长,也可能为“S”形增长的早期阶段,若为“J”形增长,则没有环境容纳量,若为“S”形增长的早期阶段,则t3时刻未达到环境容纳量,C错误;由图可知,t2时刻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t2时刻后甲种群的数量将继续增大,到t4时刻种群数量不再增加,D错误。 6.C [解析] 图Ⅱ中的曲线X是“J”形增长曲线,该增长类型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A正确;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实际个体数高出很多,即此时甲种群的环境较为理想,故最接近“J”形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B正确;图Ⅱ中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呈增长型,C错误;比较图Ⅱ两条曲线的走势和斜率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D正确。 7.B [解析] 图甲中的AB段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加,而图乙中的ab段由于Nt+1/Nt的值小于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A错误;图甲中CD段种群数量仍然在逐渐增加,此时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乙中cd段Nt+1/Nt的值大于1,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加,B正确;该动物在此区域的环境容纳量对应图甲中的E点,但不对应图乙中的c点,因为c点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还在增加,C错误;影响该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