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298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联读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1597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PPT,25张
  • cover
(课件网) 生命的吟唱 劳动的赞歌 《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高一语文组 必修一第二单元 苢 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分析诗中语言、手法,通过诵读、想象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形象之美。 理解诗歌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认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发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赏读———感受劳动画面 赏读《芣苢》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赏读《插秧歌》 学习任务一: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 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 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 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 / / / / / / / / / / /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令人神往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插 秧 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zā 善用口语,押韵,浅白晓畅,通俗易懂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复习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任务二: 芣苢,又名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等;7-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 赏析文本———《芣苢》 学习任务三: 赏析文本———《芣苢》 学习任务三: 再读《芣苢》,你发现这篇文章 有什么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 捋 袺 襭 有 采 芣 苢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着眼到文中的6个动词 掇 捋 袺 襭 有 采 芣 苢 着眼到文中的6个动词 纵观六字,展现了怎样的劳动画面?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乐 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2)“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 明确:不可以调换。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先“采”才会“有”,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1以上视频展示了种水稻的基本步骤,《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一 下诗歌中所描写的 情景吗?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比喻 比喻 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了农忙抢种状态。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