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感官本领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科学思维:通过“认识感官本领”活动,能以口述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说出人体不同感官的功能,知道能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对感官功能的探究有兴趣。 2.探究实践:通过“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活动,能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判断,知道感官很有用,乐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 3.态度责任:通过“认识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活动,知道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有按序体验、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 难点: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 三、教学资源 1.学生活动器材:不透明的盒子、苹果、闹钟、带有五种感官卡片的帽子和听诊器等。 2.教师演示器材:不透明的盒子、苹果、闹钟、不同场景中的音频和听诊器等。 3.活动任务单和自制课件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官的作用,二是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回顾人体的各种感官,观察两张相似的图片,通过比较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找出两张图片中的五处不同,知道我们可以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接着,听一听不同场景的相关音频资料,通过耳朵分辨不同的声音,根据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知道我们可以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然后,创设“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化情境,五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感官;根据其他学生提问,描述所观察盒子中物体的信息,其他同学分析、猜测盒子里物品的名称,认识到感官很有用;最后,创设“老人读报、医生看病、司机转向、科学家观察微生物”等特殊场合的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对特殊场合用工具的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帮助感官观察”,知道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方法一:“贴近生活,关注体验”。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借助感官观察和感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收集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二:“趣味活动,丰富体验”。通过“图片找不同”“听声音给图片排序”和观看“感官的本领”视频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官能帮助人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信息,感官的重要性。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方法一:“评价贯穿,激发兴趣”。将评价前置并贯穿于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遵守活动的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推进游戏进行,帮助学生作出有效的判断。方法二“汇总信息,作出判断”。学生在游戏中收集各种感官提供的物品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小组成员提出有依据的猜想,判断物品的名称。在汇总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感官的功能,逐渐意识到感官很有用。 本节课的特色是:①优化学习设计 注重幼小衔接。本课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的“加强有效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学习设计”的要求,重视幼小衔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为观察对象,创设游戏化情境,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习得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搭建学习支架 重视能力培养。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的体验活动,提供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搭建学习支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体验、阅读、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③开展多元评价 提升课堂质效。借助“赛·课堂”教师实时评价、小组自评以及评价汇总等功能,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评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提升课堂质效。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活动I 观察与体验:认识感官本领 回顾人体的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