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4019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502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3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祝福是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2. 祥林嫂死于祝福欢笑声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 3.暗示着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王安石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天地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人物评价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毛泽东: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蒋介石: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在秦汉以前则推周公,至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石。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王安石诗词回顾: 《梅》(墙角数枝梅)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桂枝香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背景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火种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三次致书王安石(《与王介甫书》),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你变法,让官难当,没事找事, 扣老百姓的钱呀!我不同意。 宋神宗 写作背景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解题 “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标题意思“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等。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强聒 重念 冀君实或见恕也 辟邪说 难壬人 不恤国事 胥怨者民也 会晤 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