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4026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104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4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交游相处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 C.不复一一自辨 辨:辨别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泽 【解析】辨:通“辩”,分辩。 C 检查预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刚劲(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了解作者 ·少年时期 聪慧好学,记忆超群,随父宦游,知民疾苦。 ·2 1 岁 进士第四,仕途顺利,多次升官,治绩斐然。 ·4 8 岁 主持变法,曲折不顺,保派阻挠,有得有失。 ·6 5 岁 元祐更化 ,废除新法,晚年郁结,因病而终。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 “报…书”“与…书”“上……书” “答……书”等。 了解文体知识—书 复信 对象 高官 回信 解题 《答司马谏议书》 ①“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②“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③“谏议”,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④“书”,文体名。 ⑤“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强聒(guō) 卤莽(lǔ mǎng) 拒谏(jiàn) 怨谤(bàng) 不恤(xù) 盘庚(gēng) 胥怨(xū) 会晤(wù)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ǔ)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ì)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bì)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liàng)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ù),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某:草稿中用以指代本人名字 承蒙您赐教,指来信 私下 同游共处 常常 持 方法、主张 缘故 勉强解释 被理解,“见”表被动 同“辩”,分辩 又考虑 看待,对待 书信往返 粗疏草率;卤,同“鲁” 详细 希望 原谅我;“见”,第一人称,“我”。 或许,可能 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并指出议事不和是因为政见不同。 被动句 判断句 第一段翻译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