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咖啡 B.白糖 C.牛奶 D.香油 2.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 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只有水能做溶剂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4.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 A.将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A晶体析出 B.将该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有A晶体析出 C.将该溶液加热到30℃时,再加少量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5.关于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 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 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 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7.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 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8.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氯化钠 9.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 A.36% B.27% C.10% D.30% 10.在实验室将浓度为12%、密度为1.03g·cm-3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浓度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捧、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简、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11.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 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6 g 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12.下表列出了一组20℃时溶解NaCl实验的数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NaCl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3.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 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 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14.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15.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