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6763

6.2《插秧歌》任务式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07363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课程导入 请闭上眼,想象一幅画面:江南春雨,如丝如雾,一方水田倒映着天光。田埂上,一家老小挽起裤脚,他们的脊背弯成谦卑的弧线,仿佛在与大地对话。那一抛一接的秧苗,划出的不仅是生存的弧线,更是生命的诗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感受这浸润着汗水与雨水、凝结着勤劳与智慧的田园诗篇,品味 那深植于泥土中的坚韧与希望。 杨万里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诗歌韵律节奏;掌握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艺术手法和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与传承古代农耕文化;尊重劳动与劳动者。 山水 绝句 农事 五言 七言 律诗 田园 边塞 文体知识 体裁 题材 这首诗的体裁和题材是什么? 本诗为七言古诗 (或称“古体诗”)最为准确,古体诗形式相对自由,更便于诗人洒脱地描绘场景和抒发情感。本诗不是七律,虽然每句七言和四联八句,但从格律上看,它并不符合七言律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要求。 注意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 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 一代诗宗。代表作品有《小池》等。 杨万里 范成大 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 陆游 尤袤 创作背景 《插秧歌》创作于1179年春 杨万里从江苏常州任上卸职 江苏·常州 浙江·衢州 途经浙江衢州,目睹农民插秧 ,深受触动 江西·吉安 西归故乡江西吉安 字词清单 zhāo(朝阳) cháo(皇朝) 朝 多音字 形近字 插yāng (秧) 遭yāng(殃) 鸳yāng(鸯) zhé(折腰) shé(折本) 折 kān(看管) kàn(看见) 看 bá(拔)秧 bō(拨)动 pō(泼)水 suō(蓑)衣 shuāi(衰)老 āi(哀)求 肩jiǎ(胛) jiǎ(钾)肥 jiǎ(岬)角 任务一 听读正音 插秧歌(杨万里) yāng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lì móu suō jiǎ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qú zhāo shà zhé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zā chú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逐句翻译 田夫抛秧田妇接, 农夫 农妇 小儿拔秧大儿插。 农夫在田里抛起秧苗,农妇接着秧苗。 小儿子在拔秧苗,大儿子在插秧。 译 文 第一、二句 逐句翻译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他们戴的斗笠就像是士兵的头盔,披的蓑衣就像是铠甲。 雨水从头顶淋下,一直湿透了肩膀。 译 文 肩膀 头盔 蓑衣 斗笠 铠甲 第三、四句 逐句翻译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家人)呼唤他吃早饭,休息一小会儿。 (他)只是低头弯腰(插秧),一直不回答。 译 文 他 吃早饭 极短的时间 一直 第五、六句 逐句翻译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秧苗的根还没有长牢,移栽还没有插完。 (你)照顾提防好那些小鹅和小鸭子(以防它们破坏秧苗)。” 译 文 第七、八句 照顾、提防 移栽 布满、遍及 整体感知 结合文意,文章中描绘了哪四幅图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全家上阵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任务二 秧田/培育秧苗 水田/秧苗成长 文本研读 全家上阵图: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边拔秧边插秧,这不是无效插秧吗?这一家四口究竟是怎么协作的呢? 小 儿 田 夫 田 妇 大 儿 拔 抛 接 插 一家四口的工作可以相互调换吗? 不能,各取所长,各司其职。 文本研读 全家上阵图: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秧田/培育秧苗 水田/秧苗成长 小 儿 田 夫 田 妇 大 儿 拔 抛 接 插 拔秧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