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单选题(共16题,共48分) 1.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 )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2.余秋雨写道:“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这说明古代( ) A. 东西方文明间相互借鉴 B. 早期区域文明各具特色 C. 西方古典文明影响深远 D. 世界各地处于隔绝状态 3.淳熙八年(1181年)以朱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仍有一定的保留,如“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至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学家李埴评论岳飞时,却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变为“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两宋崇文抑武的时代特征 B源于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深化 C体现了士大夫重视理学的教化功能 D实质是学者对岳飞形象的政治评价 4.清代前期,河南、直隶等地棉花种植较为集中。商贩把北方棉花大量贩运到江南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再把江南棉布販卖到北方。这种经济态势 ( ) A提高了全国土地利用效率 B强化了江南的经济地位 C缩小了南北区域经济差距 D导致传统经济政策改变 5.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双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 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特权。但在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北京和天津,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门地区。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东南互保”保护列强权益 B. 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受到了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 D. 清廷完全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7.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 ) A. 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 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 D. 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 8.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英商开办的增裕面粉厂。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材料说明( ) 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 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9.读“1903-1909年晚清新式学堂教育统计表”,由此推知 ( )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1908 769 31 428 1904 4 476 69 475 2 167 1905 8 277 258 873 2 303 1906 23 862 545 338 8 064 1907 37 888 1 024 988 19 508 1908 47 995 1 300 739 14 846 1909 99 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