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7060

古诗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1次 大小:312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诗文,基础知识,梳理,语文,统编,七年级
  • cover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基础知识梳理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 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星光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 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考点】 1.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运用动静结合,描写观海时所见到的全景,“水何澹澹 ”是动景,写出了沧海的宽阔 浩荡;“ 山岛竦峙 ”写出了静景,描写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 显得神奇壮观。 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 抒发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抱负。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 在哪里。 “若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暗示这四句并 非是诗人所观,而是虚写。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考点】 1.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杨花 ”且“落尽 ”点名暮春的时令;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引出下句叙述王昌龄 被贬龙标尉之事,抒发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之情。 2.任选角度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拟人化,明月似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 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知晓人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同情和思念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显得十分宽阔。顺风行船,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考点】 1.“潮平两岸阔 ”有版本作“潮平两岸失 ”,“ 阔 ”与“失 ”,哪个字更好?请谈谈 你的看法。 阔字好,因为它直抒胸臆,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 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2.赏析“风正一帆悬 ”的“悬 ”字。 “悬 ”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舒坦。 3.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情感、哲理: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待,叫诗人产生思乡之情。宣告了春天的来临, 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黄昏归巢的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 地方。 【考点】 1.“小桥流水人家 ”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离人的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