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8304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19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10-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02147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一位是长得像牛的酒壶———牺尊 一位是长得像锅的礼器———鼎 它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春秋时期…… 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概念解读 春秋时期: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部分,春秋时期属东周前期,一般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尊之喻·耕织富国 01 壹 尊之喻·耕织富国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春秋牺尊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高33.7厘米,长58.7厘米,腹深12.7厘米,重10.76公斤。从内部结构看,这是一件用于温酒的器皿,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尊的腹中可以注入热水用来温酒。 【观牺尊,思变化】 任务一:观察牺尊,发现细节,做出推断。 观察角度 细节特征 我的推断 外形特点 纹饰工艺 材质功能 牛型,牛鼻上穿环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 纹饰精美繁复, 结构精巧 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手工业发展 沉重的青铜酒器 主人身份高贵, 应用于饮酒礼仪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壹 尊之喻·耕织富国 春秋时期的铁农具 任务二:当铁犁遇上牛耕可能还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尝试根据材料,并进行历史推演,补齐逻辑结构图。 VS + 河姆渡文化出土骨耜 (磨制石器)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材料一: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行井田制,所有土地归周天子所有,这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然而随着农业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转折,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往往属于个人私田,收入隐瞒不报。 ———《中国封建经济史》整理 材料二: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设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使分封制逐渐瓦解。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课本 材料三:东周时周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仅洛邑一带,还曾派人向鲁国(诸侯国)“告饥”“求车”“求金”。 ———《春秋》整理 C.生产力提升推动私田开垦 D.分封制瓦解 E.王室衰微 壹 尊之喻·耕织富国 任务二:当铁犁遇上牛耕可能还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尝试根据材料,并进行历史推演,补齐逻辑结构图。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C.生产力提升推动私田开垦 B.手工业的发展 D.分封制瓦解 E.王室衰微 商业活跃 诸侯实力增强 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说明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鼎之问·礼崩权争 02 贰 鼎之问·礼崩权争 西周关于鼎和簋的礼制规定 等级 鼎数 簋数 鼎簋组合 天子 9 8 九鼎八簋 诸侯 7 6 七鼎六簋 卿大夫 5 4 五鼎四簋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根据材料,思考: 1.鼎和簋象征什么? 2.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意味着什么? 礼乐制度崩塌,诸侯僭越礼制,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旧秩序难以维持。 国家政权与王权 身份地位与等级秩序 【比鼎簋,探动荡】 贰 鼎之问·礼崩权争 小故事 问鼎中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曾经问周天子:“大王,您的九鼎有多大,多重?”意图入宫取天子而代之。 “九鼎”是从夏朝传下来的象征九州的铜铸的九座鼎,是历代传国重宝,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这样问,表明了他有取周天子而代之的野心。周天子的大臣王孙满回答说:“九鼎的轻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德行的高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