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88781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62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2周
,
九年级
,
统编
,
语文
,
学年
,
2025-2026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具体而微地选用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和具体事物来表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如“沉diàn diàn的谷蕙上”“他辛勤的汗滴”,ɡōu火鲜红的宿萤地上人们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等,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周总理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的典xínɡ画面,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他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1) 根据拼音写字词。 沉diàn diàn( ) ɡōu( )火 典xínɡ( ) (2) 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3) 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具体而微 B. 高风亮节 C. 同甘共苦 D. 鞠躬尽瘁 2. 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B.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C. 你的人民/想念你 D.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 (2)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 ) (一) 名著阅读。 最近小语同学阅读《艾青诗选》,他在阅读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的《树》这首诗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请你帮助解决。 4. 小语同学读了这首诗歌,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将笔记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了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认识事物时,不仅 ,还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 5. 以下是小语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助小语解决疑思。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疑思] 诗选以年代划分艾青诗作,如果我以诗歌主题进行划分,还能发现什么? 主题一:“①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 《我爱这土地》———1938年 《北方》———1938年 主题二:“礼赞光明” 《向太阳》———1938年 《火把》———1940年 《光的赞歌》———1978年 主题三:“② ——— 《鱼化石》———1978年 《镜子》———1978年 《伞》———1978年 (1) [疑思1] 还有两个主题没有确定,请选出适合的选项填到笔记中的①②处。 A. 歌咏自然 B. 思考人生 C. 热爱祖国 D. 呼唤亲情 (2) [疑思2] 我发现,在20世纪30~40年代,因为时值抗战,艾青更多地关注国家苦难,表现民族救亡图存之心。1978年以后,诗人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口语化、散文化变为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 [疑思3] 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 质疑,意为“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这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文和小语在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时,进行了质疑互析,请你也一起参与吧。 小文:诗人为何选择到“高山”“大地”“森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七上语文情境课堂】13 “纪念白求恩”主题展览活动—《纪念白求恩》情境教学课件(2025-11-15)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7)
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5-11-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