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88816
24 三顾茅庐 课时作业 (含答案)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153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三顾茅庐
,
课时
,
作业
,
答案
,
2025-2026
,
学年
24 三顾茅庐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显而易见,前者所体现的是[甲] (眼光 见识),后者说明的是[乙] (眼光 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jué起与发展,不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促成的吗?正因为刘备识才,才会放下身段,无比qián诚地邀请诸葛亮出山。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jué( )起 qián( )诚 (2) 根据文意,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2. 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其中不含谦敬语气的一项是 ( ) A. 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B.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C. 玄德曰:“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D. 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政治才华。 (一) 名著阅读。 4. 笑笑在多部名著中都发现有“三复”情节的设计,虽然有“不变”的地方,但是再次细读会发现其中也有“变”的地方。请你根据“知识卡片”,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名著:A. 《西游记》 B. 《骆驼祥子》 C. 《水浒传》 (1) (2) (3)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游襄阳 王唯唯 ① 我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就看过徽剧《水淹七军》和京剧《三顾茅庐》。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两出戏的发生地都在襄阳,从此襄阳便在我心中驻扎了下来。 ② 五十多年过去了。在退休八年后,我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襄阳。我站在襄阳古城下,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丝毫没有减少我的震惊。这种震惊,与沙漠里突然见到海市蜃楼、发现世外桃源、发掘尘封千年的莫高窟相同量级。 ③ 东西延展的古城墙,古朴恢宏;青黛色的城砖,层层叠叠,如线装书一般,将襄阳的辉煌历史叠加上去。经过数百载风雨摧损剥蚀,硕大的城砖上烙下了岁月斑驳的印迹,却闪耀着辉煌历史的光芒。带着震惊,我沿着台阶,一鼓作气登上城楼。注视着古老的城墙,摩挲着粗糙的砖石。如此雄奇的骨骼,到底需要多少健壮的挑夫经年累月才能垒成。 ④ 站在城楼上,我驻足远望,不由得从嘴里蹦出:“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笑了,很久没唱过《空城计》里这段著名的唱段了。得感谢襄阳把我又带回到少年时代。城墙虽然已老,人气却依然旺盛,只是当年满身甲胄的士卒变成了今天的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⑤ 下了城楼,城墙外就是汉江。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想那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当年一定是滔滔汉江水滋润了他们的才思,成就了他们。不然,李白怎有“汉江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杜甫怎有“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孟浩然怎有“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白居易怎有“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我真羡慕住在襄阳的人,能生活在这些先贤住过的城市,像他们一样看汉江、游汉江,真是福气满满。 ⑥ 我觉得,游襄阳不游古隆中,就不算到过襄阳。次日,当晨曦微露时,我就到了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复句概念、类型 练习(含答案)(2025-10-24)
2025-2026学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课件(共22张ppt)(2025-10-24)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 习作指导素材(2025-10-2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25-10-24)
七上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025-10-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