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能主动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出排比、对偶句的感情和气势,体会作品语言的文采和诗意。 3.指导学生比较阅读课内外借景抒怀的古诗文,能分析其中写景、抒情和议论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拓展资源】 《游岳阳楼记》《诗三首》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 2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主动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名言警句。 2.指导学生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出排比、对偶句的情感和气势,体会作品语言的文采和诗意。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一)观赏名楼,走进文本 教师展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滕王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绚烂,而岳阳楼的灵魂,藏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 (二)理解题目,知晓文体 题目是“岳阳楼记”,“记”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的“记”都有哪些,它们侧重点有何不同?有的重叙事,有的重写景,有的重在说明,《岳阳楼记》则重在借记述的对象来抒情言志。 补背景: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做知州,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借给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勉励、规劝友人。 活动二:指导学生运用文言阅读“三字诀”,疏通文意。 (一)方法指导:文言“三字诀” 看注释(优先借助课下注解) 联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辨词性(通过词性判断用法) (二)分段疏通:解词义,通文意 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读资料,按“三字诀”流程疏通段落大意,在书中标注重点词语(课下注释明确标明的实词)的意义、用法,并把疑难处(书中没有明确字意的实词)圈画出来,交流结束每组派代表分享,并全班集体答疑,教师指导和订正。 “三字诀”应用示例: 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官员,“谪”前文无直接解释,但后接“守巴陵郡”,结合“谪”的常见语境(古代官吏降职),可推测“谪”是“被贬官”之意。 “守”后带宾语“巴陵郡”,“守”与官职相关,结合“谪”(被贬),推测为“担任太守”。 句意:滕子京被贬官后担任巴陵郡的太守。 句2:百废具兴 “百”修饰“废”,“兴”为动词,就“废”所在的位置推测应为名词,推测词义为“荒废的事”。 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句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象”在句中处于主语位置,结合“万千”(形容繁多、多样),以及课文中对“朝晖夕阴”的解释,推测“气象”指的是“景物、景象”。 句意: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湖上的)景象千变万化。 句4:商旅不行 “商旅不行”中“商旅”是商人和旅人,“行”是动词,结合前面的天气情况,推测“不行”为“不能出行”。 句意: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 句5:而或长烟一空 “或”在文言中有或许、有时、有的人、或者等意。在句中根据“长烟一空”之意,推测“或”为“有时”之意。 句意: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句6:或异二者之为 “或”,前文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后接“异二者之为”,表推测,推断“或”为“或许、也许”之意。 “二者之为”中“二者”指前文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从“为”所在的位置判断,应为名词,推测是“表现、行为”之意。 句意:或许和这两种人的表现不同。 活动三: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对偶之美和排比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