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缩写 2课时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读写融通课 教材:学习缩写 丛书:《<故乡>缩写》 学习内容 1.阅读丛书文章,比较缩写文与原文的异同,掌握缩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通过缩写练习,总结不同文体的缩写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通过推荐书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缩写的热情。 学习目标 班级计划编一本“班级读书档案”,邀请每位同学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以此推动“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情景任务 第1课时 活动(一):阅读《<故乡>缩写》,梳理缩写文的“变”与“不变”,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不变 变 《故乡》 《故乡》 缩写 任务一:明确“缩写”及“缩写”原则 参考示例: 1.主要内容没变(“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2.文章的叙述顺序没变(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 3.叙述人称没有变(依然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4.点明文章主旨的方式没有变(都在文末点明文章主旨) 1.人物对话概括化了(例如:“我”与母亲的对话); 2.具体描写变得简单了(例如:对少年闰土回忆的部分); 3.删减了次要内容(例如:对杨二嫂的描写) 《故乡》 《故乡》缩写 活动(二):结合缩写文的“变”与“不变”,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缩写,“缩写”有哪些基本原则。 参考示例: 缩写,就是在保持主题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任务一:明确“缩写”及“缩写”原则 别:区别对待不同文体 删:“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确定取舍和详略 通:自成一文,语言连贯流畅 删繁就简 留:不改变中心思想,不随意增添内容 参考示例 “缩写”基本原则 对比阅读《故乡》和《<故乡>缩写》,根据示例,总结缩写方法。 任务二:总结“缩写”基本方法 2. 3. 缩写 方法 1.摘录法:抓住原文主旨,适当摘录原文的语句,使之与自己的话融为一体,保持文意畅通,如《故乡》缩写直接摘录了原文“希望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 参考示例 2.删除法:分清原作的主干和枝叶,将原文中详尽的描写、次要的情节删去,留下主干,剪掉枝叶。如《<故乡>缩写》就删除了次要人物、次要情节、非关键性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句。 3.概括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原文的意思,即将细致的描写压缩成粗略的描写(如《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详尽的叙述压缩为概括叙述(如《故乡》中对闰土、杨二嫂事件的介绍)、详细的对话改为简略的对话等;也可把几段文字压缩成一段文字,把段缩成句、长句缩成短句等。 缩写 方法 1.摘录法:抓住原文主旨,适当摘录原文的语句,使之与自己的话融为一体,保持文意畅通,如《故乡》缩写直接摘录了原文“希望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 任务三:缩写练习 按照上面缩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中国石拱桥》《敬业与乐业》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进行缩写,字数是原篇幅的1/3。完成后参考下面的评价量规进行同学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参考示例: 《中国石拱桥》(缩写) 石拱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成就。它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是桥梁史上的奇迹。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赵州桥。它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赵州桥的设计有四个巧妙之处:第一,全桥只有一个弧形的大拱;第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既减轻了桥重,又能在洪水时增加泄水量;第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都能独立支撑;第四,全桥结构匀称,与周围景色配合和谐。 另一个例子是卢沟桥。它建于北京永定河上,是一座联拱石桥。每个拱之间有石砌桥墩,使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桥栏柱上雕刻着数百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堪称奇观。卢沟桥早在几百年前就已闻名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