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时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 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多要素综合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 2. 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气候的形成与分布,评估区域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 面对现实中的气候问题,能够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 能够独立运用大气环流图,分析与处理相关气候数据信息,对气候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目 录 01 02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03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新课导入】非洲草原上大型食草动物的迁徙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思考题】 每年6月前后,东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会长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场面。参与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斑马,紧随其后的是角马,殿后的是瞪羚。兽群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北上,迁徙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猎豹等凶猛食肉动物伏击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随时可能出没的鬣狗,以及在马拉河聚集的鳄鱼。到达终点两三个月后,这支野生动物大军将再次不辞辛劳地返回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 1. 想一想,为什么东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 2. 议一议,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受热膨胀上升 对流雨 盛行上升气流 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丰富 气候湿润 低压带控制的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温年变化曲线特点为:各月均温均在15℃以上 降水柱状特点为:各月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上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自然景观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 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壳厚 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几内亚湾 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中美洲东北部 仔细观察图中地区,为什么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大气环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地形)。 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 信风+迎风坡+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在赤道附近,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属于热带雨林区呢?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活动减弱, 降水减少,水热条件较差,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阅读:报时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图隆阿贡 位置: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约8°S) 降雨特点:每天都要下两场准时的大雨———第一场是下午三点钟,第二场是下午五点半。 应用:一些偏僻的山村小学,过去以这两场雨作为下午上学和放学的时间。 阅读:报时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贝伦 位置:巴西帕拉州首府(约1.5°S) 降雨特点:每天都要下几次雨,而且每次下雨的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 应用:当地居民习惯用下雨的次数来计时。 活动探究———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