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2340

22《纸船和风筝》教案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9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纸船和风筝,教案
  • cover
22《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猜字认识“筝、鼠、抓、幸、愿、哭、抓、折、漂”;正确书写“折、扎”。 继续学习默读,准确区分形近字“漂”和“飘”,读懂故事内容。 通过朗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区分形近字“漂”和“飘”,读懂故事内容。 2.通过朗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认读“筝”字板书课题,直接导入,交流“筝”字的猜字方法,明确“筝”字单独读时读一声,在词语“风筝”中读轻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喜欢的方法猜一猜,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纸船和风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们吵架了,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和好了。 引导学生运用插图和字源认读“鼠”字。 出示象形字“鼠”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鼠”字与动物鼠的相同之处,尖嘴、利齿、弓背、短腿、长尾,身旁还有吃剩的食物残渣,巩固识字。 深入阅读,提取信息 抓住关键问题走进文本,随文识字“折”“扎” 学生默读课文1-6段,边读边想: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提醒学生注意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师相机板贴松鼠和小熊,板书“好朋友”) 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板画一条从山顶流到山脚的小溪,板贴松鼠和小熊的卡通图片,并随文识字“折”“扎” (1)引导学生读句子,交流“折”字的读音。引导学生可以运用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猜读“折”的读音,如“松鼠折纸船”、“美术课上折纸飞机”。(2)出示扎风筝的图片猜读 “扎”的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左边的提 手旁表示用 手的动作,右边的 竖弯钩就像绳子,生活中用绳子把零散 的东 西捆起 来的动作就是“扎”,拓展词语“扎辫子”,巩固“扎”字的读音。 (二)随文识字“漂”,感受“漂 哇漂”“飘 哇飘”的语言美 1.感受“漂哇漂”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读、做动作读、对比读、配乐读等方式,体会“漂哇漂”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漂哇漂”写出了松鼠折的纸船顺着小溪慢悠悠地漂到了山脚,漂了好久。在感悟的基础上采用个人读、男女生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感受友谊的快乐,并相机板贴纸船。 2.感受“飘哇飘”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尝试 运用体会“漂洼漂”的方法,感受“飘哇飘”在表情达 意中的作用,风筝从山脚一直飘到山顶,飘了好久,读起来有韵律美,更有画面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 3.区别“漂”和“飘”的不同。学生对比 朗读,交流“漂”和“飘”的不同,三点水 的“漂” 表示纸船在水里漂,风字旁的“飘”表示风筝在空中飘,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区分,借助小口诀帮助记忆。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4.巩固运用。分组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和拓展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选词练习,进一步巩固运用“漂”和“飘”。 5.引导学生继续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生字:“抓”“愿”“但 ”。 (三)补白练习,随文识字“哭 取” 1.播放忧伤音乐,教师语言渲染感受松鼠和小熊失去朋友的痛苦 ,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10.11段,边读边想: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小熊和松鼠再次成为好朋友的? 2.学生交流后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松鼠写到纸船上的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感受松鼠对友情的渴望。 3.同位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当小熊看到这只纸船,读着纸船上真诚的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