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3311

4.1 探索网页数据呈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11-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2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信息科技,七年级,探索,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1课 探索网页数据呈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互联网数据编码与呈现”的入门课,承担“整体情境激活”与“原理初步感知”双重功能,为后续HTML标记语言、网页美化、性能优化及发布等课时奠定问题情境与概念基础。 本课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信息意识方面,通过计时赛、代码—浏览器对照实验,让学生第一次把“网页=数据包”形象化,体会编码、传输、解码全过程。计算思维方面,利用开发者工具观察“请求-响应”时间线,初步建立“抽象-分解-调试”的思维方式。信息社会责任方面,在对比快慢网页时,引导学生关注“加载慢”带来的能耗、流量与时间成本,树立绿色上网观念。认识到互联网公开共享精神,同时尊重他人服务器资源,不滥用请求。 与已学内容的关联:学生已具备“互联网基本服务”“网络传输过程(分层模型)”等知识,本课把抽象的分层数据具体到“浏览器如何呈现网页”场景,实现知识的情境化迁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完成文件保存与浏览器基本操作,也具备使用搜索引擎和在线协作平台的经验,然而他们虽然多次感受过网页加载缓慢带来的焦躁,却并不了解背后的技术原因。 面对“自己亲手做网页”这一新鲜任务,他们兴趣浓厚,尤其希望把校园生活精彩地展示给同伴与家长,游戏化、竞赛化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发展路径看,这是学生从“网页使用者”迈向“网页设计者”的第一级台阶:先弄清网页如何呈现在自己眼前,再去学习如何让它跑得快、跑得好。 可能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浏览器开发者工具信息量大,容易迷失;用记事本编写代码时常漏掉尖括号或写错文件后缀名;小组合作中若角色分工不清,会导致效率低下。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学习、讨论等活动,能够正确理解万维网、浏览器等概念,能清晰准确地向同学等他人解释相关概念。 (2)通过分析浏览器工作原理,知道浏览器的工作过程,能够简要描述互联网信息呈现的主要过程,体会浏览器在网络数据传输呈现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讨论等活动,能够解释超链接概念,体会网页非线性浏览带来的便利。 (4)通过学习、交流、对比分析等活动,探索网页文件的本质,尝试创建简单的网页文件,能够完成网页作品实现学校需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联网信息呈现的主要过程,网页文件的本质。 教学难点:浏览器工作原理、网页文件的本质。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聚焦 播放往届科技节精彩瞬间或创新项目展示短片,营造科技氛围,引出本单元核心任务:设计制作科技节宣传网页。 思考:“如果你来策划这次科技节展示,你会如何向外界展示它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网页宣传的重要性。 思考:大家有没有想过,网页是怎样呈现我们眼前的呢? 明确本课主题“探索网页数据呈现”,介绍本节课将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迈出制作网页的第一步。 观看视频,感受科技节的氛围与魅力,激发创作热情。 思考回答。 思考。 明确单元任务,成立小组初步分工。 视频 MP4、纸质/电子任务卡。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真实校园项目激活兴趣,将技术学习融入真实需求(科技节宣传),明确任务驱动,并通过角色分工促进合作学习。 环节二 探索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访问指定的科技节主题示例网页。示范使用浏览器“查看页面源代码”功能。 组织“议一议”:源代码中的哪些部分可能对应着网页上的标题、段落、图片?超链接在哪里? 引导全班分享,总结网页的本质是文本代码文件,浏览器的作用是解析这些代码并渲染成多彩页面。 访问示例网页,使用“查看页面源代码”功能,观察并讨论代码与浏览器中实际页面的对应关系。 小组讨论并记录观察结果。 小组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