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3317

2.4 连接无线网络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11-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2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连接,无线网络,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
  • cover
第4课 连接无线网络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搭建小型局域网络的最后一部分,连接无线网络,解开网线的束缚,让平板电脑、手机、智能音箱等移动终端也能随时加入网络。本课内容聚焦于无线网络的相关知识,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及其应用,还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和技术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以无线路由器为基础,介绍了无线网络的使用和设置方法。本课旨在深化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建立对“无线网络系统”的全面认知,理解无线连接并非“无介质”。在无线网络设置过程中渗透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弱密码易被破解,致使他人蹭网或窃取数据,树立合理使用网络设备、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无线网络,会将设备接入无线网络,但对移动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并不了解,知道相关名词但不了解含义,如5G、SSID。学生在物理课中已了解无线电波可在空气中传播,且受障碍物影响会衰减等相关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呈现“生活经验丰富、技术原理薄弱”的特点,能完成“基础操作”,但“技术细节理解”需引导。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将各类物品加入互联网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举例说明,了解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知道无线网络的相关概念,能指出无线网络的优势和不足。 (2)通过探索讨论,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中无线接入点的作用和不同频段的传输特点。 (3)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在路由器上设置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包括设置Wi-Fi名称、无线安全协议和Wi-Fi密码等,能够使用无线路由器完成无线网络的搭建和设备的无线接入。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无线网络的特点,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特点,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和设置方法。 (2)教学难点 不同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无线局域网中2.4GHz和5GHz频段的差异。 5.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聚焦 教师活动1 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展示连接有线网络的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内移动使用,突然间网线脱离的场景。 提问:当我们需要在教室里移动着用笔记本电脑查资料时,有线网络能满足需求吗?” 邀请学生分享家中常用的无线网络设备,引出本节课主题“连接无线网络”。 追问:无线网络能突破有线的限制,是依靠什么技术实现的? 学生活动1 观察有线网络场景,列举设备移动时遇到的问题(如网线不够长、设备无法随身携带)。 思考教师的提问,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有线网络的局限性。 分享家庭无线网络使用案例,描述自己接触过的无线设备及使用场景。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产生对无线网络技术的探究兴趣。 笔记本电脑、水晶头没有卡线的网线。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有线与无线场景的直观对比,突显无线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已有认知,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为后续学习无线网络技术奠定基础。 环节二 探索 教师活动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无线设备的传输方式,提问:这些设备的无线传输技术相同吗? 总结我们用到的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两类无线接入方式。 播放“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视频,对比 3G/4G/5G 在传输速率、延时、连接数量上的差异,介绍华为在5G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及我国的技术发展成就。 简单总结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载体和服务方式(基站+终端)。 展示无线局域网(Wi-Fi)组成图,用“快递站点”类比无线接入点(AP)的功能,通过动画演示数据从路由器到设备的传输过程。 介绍5G和5GHz的不同,说明2.4GHz和5GHz的特点。 组织实验:用两台设备分别连接2.4GHz和5GHz Wi-Fi,测试同一距离下的下载速度、穿墙后的信号强度,引导学生总结两频段的特点。 学生活动2 列举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