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第3课 迎接物联网时代 (河北大学版)八年级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了解应对物联网信息安全挑战的技术手段与制度规范,明确个人在维护信息安全中的责任,增强依法依规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意识。 能运用数字化工具搜集物联网的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形成结构化学习成果,提升数字化信息整合能力。 能识别物联网核心要素及逻辑关系,独立设计简易应用方案,明确要素选型与分工。 能准确识别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具备主动挖掘物联网技术价值的意识。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产品增加了远程感知、远程操控、数据存储等功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是如何运用这些功能解决问题的 物联网技术在用户体验、信息安全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问题情境 03 新知讲解 一、物联网的创新应用 物联网应用广,助力提效减耗,我国聚焦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 社会治理:服务城乡建设、资源管理与公共医疗,如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应用:推动多行业数字化,如射频识别技术管原材料。 民生消费:智能产品进家居、健康等领域,如智能手环监测。 城市通勤效率降,优化交通控制是关键。 实践与探究 03 新知讲解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中大部分路口安装了具有联网功能的监控摄像头和地磁传感器。 这些设备采集的违章、路况等信息,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关交通信息通过导航软件推送至手机终端,能够辅助市民规划出行方案。 图1-7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结构 03 新知讲解 绿波带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控制机制。在绿波带中,道路上的摄像头、交通信号灯全部统一管理。 在记录每天各时段、各路段车流量数据的基础上,交通控制中心分析相关数据并生成信号灯控制策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已经在全国广泛建设。 图1-8交通路口的绿波速度提示 智能门锁 “指纹解锁” 属于感知还是传输? 核心是感知:指纹解锁靠门锁的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信息,属于物联网“感知层采集数据”的功能,所以是感知。 不属于传输:传输是把数据传给其他设备(如云端),而指纹信息多在门锁本地处理,不用向外传,因此不是传输。 小知识 03 新知讲解 03 新知讲解 通过查询新闻报道等途径,了解你所生活的地方是否建设了基于物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体验。 城市路口更智能:石家庄 43 个重点路口,信号灯随车流调时长,还能优先放行急救车,通行效率升 32%,事故降 45%。 隧道巡检更高效:张涿高速隧道用巡检机器人,效率比人工高 5 倍,能及时收集环境、交通数据。 查一查 03 新知讲解 二、物联网时代的挑战 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安全性挑战 物联网安全涵盖多属性保护,涉及信息全流程及网络物理安全等方面。 人为攻击、灾害、软硬件缺陷等易引发物联网安全问题,需组合策略防范。 03 新知讲解 物联网设备传输信息易遭第三方监听、劫持,平台存用户信息泄露风险。 应对物联网安全威胁,技术上提升设备安全性、强化远程权限认证;法律上纳入国标、打击犯罪。 03 新知讲解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用来保障物联网设备安全,以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观看教材p18页胰岛素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 查一查 03 新知讲解 安全技术手段 安全认证:给设备设唯一标识和权限,防未授权访问。 固件验证:启动时查固件真假,防篡改。 网络防护:用 IDS/I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