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自学引导 基础知识梳理 我的疑问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从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活动二:(1)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氏族名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地理位置大河流域房屋类型农作物家畜种类生产工具器具穿着可不填(2)河姆渡和半坡人居住房屋样式不同,探讨分析他们不同的原因?这可以给我们何种启示。 三、当堂检测 1. 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①会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用磨制石器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④2.(2010苏州)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河姆渡人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玉米、粟5.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元谋人遗址 C.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6.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7. 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他们的居住房屋为何?(2)“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3)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四、学后反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