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遵守规则》 教材分析 本课时深入探讨如何遵守规则以及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是第四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今后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通过游览成都大熊猫基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们遵守规则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如何对待规则的思考,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遵守规则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公共生活准则,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环境等。但是部分学生在没有他人监督或者大多数人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容易迷失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做出一些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己遵守好规则就足够了,他人是否遵守规则和自己无关,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的、真实的案例,触发学生内在的感官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发自肺腑地敬畏规则,尽己所能地维护规则,同时关注社会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社会规则的改进建言献策。 教 学 目 标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树立维护规则的意识,理性参与公共生活,为原有规则的完善和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解读,提高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自觉性;锻炼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能力。 道德修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规则意识、学会自律和他律。 教学难点: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组织 “每人一笔画熊猫” 游戏:分组,每组派 4 名代表,依次上台画一笔,要求“不写字、不交流,最终呈现‘熊猫’”。2. 提问:“若有人不按‘依次画一笔’的规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呈现成都大熊猫基地图片。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1.参与游戏,初步感知规则的必要性。 2.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以趣味游戏激活课堂,通过“游戏规则”类比“社会规则”,搭建情境直观引出主题,降低认知门槛,激发探究兴趣。 环节一:文明参观,初识规则(约8分钟) 教学内容: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呈现情境:“成都熊猫基地参观”,提问:“你会如何表达对熊猫的喜爱?” 展示新闻案例:“游客因投掷物品、投喂熊猫被终身禁入”,思考:这些游客为什么遭到“终身禁入”的惩罚? 呈现 “文明参观要求”(不投喂、不抛物等)。 展示熊猫基地的多起处罚通报,并提问:以下相关处罚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何警示作用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 讨论表达喜爱的方式(如安静观察、拍照不使用闪光灯)。 分析案例:“投掷物品会伤害熊猫,违反园区规则,破坏公共秩序”; 结合规则条文,增强规则意识。 能否区分 “合理表达喜爱”与“违规行为”。 能否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增强规则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新闻案例和具体处罚结果,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情感触动,打破“规则可有可无”的模糊认知,将抽象的“规则重要性”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体验,突破对“规则必要性”的理解难点。 环节二:坚守底线,内外兼修(约15分钟) 教学内容: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连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