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5287

初中历史统编版(五四学制)世界历史 第一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讲义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588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走向,航路,新航路,探寻,15课
  • cover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知道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2.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识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归纳完成有关新航路开辟情况的表格;补充与哥伦布、麦哲伦和新航路开辟意义相关的图文资料,通过研读、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等方式来加深理解,提升认识。(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 3.感受和学习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家国情怀) 1.教学重点: (1)哥伦布“发现”美洲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实践这个设想的人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他们愿意冒险主要在于对财富的追求、对荣誉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①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②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①商品经济指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出售的总和,以交换为目的。 ②新生资产阶级指农村中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的富商巨贾等那些从传统封建经济体系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商业阶层。 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①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探险家和商人,曾数次远洋航行并到达了许多不同国家,最著名的旅程之一是他于13世纪时前往亚洲,并在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宫廷中度过了17年,除了深入研究当时东方文化和贸易状况,还成为皇帝的顾问和信使。 马可·波罗在亚洲的经历和见闻被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给欧洲的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的视角,描述了亚洲的风土人情和财富,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好奇心,也间接为日后的大航海时代奠定了基础。 当时,亚洲的商品要先汇聚到地中海地区,再转运欧洲各地,中间要经过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层层转手,商品到达欧洲后,价格已经涨了8—10倍。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地中海商道的垄断,使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上层社会只得高价采购,导致贵金属大量外流,这迫使欧洲人采取行动另辟蹊径绕过地中海通往东方,这是探寻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有的学者还能大致勾画出地球的自然轮廓。他们断定,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 结合71页的相关史事理解地圆学说。 相关史事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甚至有人说: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在它的背面,人就会头朝下、脚朝上走路,花草树木会倒着生长,雨水和冰雹不是从天而落,而是从地面往上喷,只有疯子才认为地球是圆的。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航海家们凭借常年的航海经验,也注意到当扬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隐没在地平线时,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而船只归航时,又总是桅杆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说明水面在近处看是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