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5405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习作:____ 即景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558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 cover
___即景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美景的无处不在,激发关注自然、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敬畏。 语言运用:通过小组交流观察记录单,能举例说明“即景”是“当下观察到的、有动态、细节的景物”,并自主补全《___即景》题目。 思维能力:能结合记录单,自主选择“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至少补充1处景物变化。 审美创造:在评改片段时,能说出“某处变化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主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心动瞬间”。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记录单,自主选择“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至少补充1处景物变化。 【教学过程】 (一)借助观察记录单,自主确定习作内容 1.回顾单元,唤醒旧知 (1)“之前我们学了《鸟的天堂》《月迹》,谁能和同桌说说,这两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的景物’?” (2)同桌轮流分享(如“《鸟的天堂》是作者傍晚在大榕树下看鸟”),随后2-3名学生举手“接力说”,教师板书关键词:“当下看到的、有细节的景物”。教师不直接定义“即景”,而是让学生从已知课文中“提炼特征”,为后续理解铺垫。 2.交流记录单,理解“即景” (1)“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单,在3人小组里轮读‘看到的变化’这一栏———注意听同学说的,哪些瞬间让你觉得‘这就是即景’? 观察基本信息 填写区 观察日期 ( )年( )月( )日 观察地点 例:小区花园、学校操场、自家阳台等 观察景物 例:晨雾、晚霞、雨中的小草等 (2)小组内轮读、互评;全班分享。 (3)“即景”就是我们当下观察到的、有动态或细节的景物,不是笼统的‘山’‘水’哦! 3.补全题目,明确方向 (1)“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单,把《___即景》的题目补全———比如观察‘雨后的小花园’,就可以写《雨后小花园即景》。补完后,同桌互相检查:‘这个题目符合“即景”的意思吗?’” (2)自主补题→同桌互查→教师巡视,帮1-2名有困难的学生细化题目。 (二)结合课文与记录单,自主学写景物变化 1.默读课文,圈画“写作要求” (1)“打开习作教材,默读‘写作要求’部分,用△圈出‘必须做到的事’———比如‘按顺序写’‘写景物变化’。” (2)默读圈画→同桌互相核对圈出的关键词→教师PPT展示3个核心要求,全班齐读确认。 2.链接记录单,确定“写作顺序” (1)“大家的观察记录单里,藏着‘写作顺序’呢!比如有人从空间顺序‘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花’,有人从时间顺序‘早上的雾’写到‘中午的雾散了’。请你在记录单上标一标:你的观察用了什么顺序?” (2)自主标顺序,分享“我的顺序+理由”说明。 3.课文方法,修改“变化描写” 第一步:找课文“变化密码” 1.“《鸟的天堂》《月迹》里,作者是怎么写景物变化的?请大家看PPT里的片段,找一找‘能体现变化的词或句子’,在草稿本上抄1句。”(PPT展示:①《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②《月迹》“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又从窗帘上爬下来,到了院心”) 2.找关键词,全班交流:“这些词帮我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3.“写变化的‘密码’:①加‘时间/动作词’(如起初、后来、爬、滚);②写‘从A样变成B样’(如鸟从少→多,月亮从窗帘上→院心)。” 第二步:用“密码”改自己的片段 1.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习作初稿片段,用刚才找到的‘密码’修改———至少加1处变化。 举例:比如‘夕阳刚开始照在树梢,金黄金黄的;过了5分钟,阳光洒到树干上,树干像裹了橙红的纱’。修改时可以看记录单里的‘变化’栏哦!” 2.自主修改(教师巡视,对修改困难的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