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声的世界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边说话边摸喉头部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 C.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D.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 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3.某次公益庆祝活动中,一名男中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中音比女高音(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4.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如图所示,水下相同的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6.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时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7.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科学爱护耳朵,实现主动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录播教室的内墙常用吸声软装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建筑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火山爆发、风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 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 10.同学们在音乐教室排练文艺节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 C.同学们的笑声越大,笑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定向发射超声波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海洋科考工作者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4 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原因是 。 12.跳广场舞时,优美的舞曲声是靠扬声器中“纸盆”的 产生的,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3.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演员手持麦克风演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4.倒车雷达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某昆虫的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则这种昆虫振动翅膀的频率为 Hz,此昆虫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 15.“蝉噪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