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2课时) 第一章 人口 地理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方向和规模,并了解其主要特征;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状况。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理解人口迁移的复杂性;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能够认识到人口迁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迁移的合理性;能够认识到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升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难点: 理解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复杂性;辩证地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掌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一:分析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 材料一 沙特阿拉伯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岛,石油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储量的1/5。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 530万,其中沙特公民约占总人口58.4%。 新课讲授 1.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二 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因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原因导致的难民人数约为2 590万。叙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来源国,有670万难民,有400多万人逃离该国。……土耳其又一次发生了难民沉船事件……一个叙利亚的3岁小朋友遇难。 新课讲授 材料三 2017年移民到美国数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墨西哥、中国、古巴、印度、多米尼加共和国。近年来,美国为了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推出“杰出人才”移民政策。 新课讲授 问题设计:结合材料,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及特点。 新课讲授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 方向:由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 特点1:劳务输出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特点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 特点3:专业人才移民数量增多。 新课讲授 时期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 (亚、欧、非) 新大陆 (美洲、 大洋洲) ①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亚、非、拉 西欧 北美 西亚 北非 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小结: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二: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 材料四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 问题设计: (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 归纳教材图文信息,填写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总体比较表。 (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国内人口迁移 新课讲授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迁往边境、内地的农村地区;“民工潮”是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城市地区。 (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 新课讲授 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 历史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频繁、规模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