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成长的时空》的第一课,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素材选择上,都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什么是家,并对“家”及与“家”有关的优秀家风进行讨论,进而认识中国人的“家”。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上都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在面对生活与学业的压力时,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但大部分同学仍存在对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缺乏行动力的情况,所以在意识和行动上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感悟亲情的珍贵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优良家风的价值观念,拥有家国情怀。 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责任意识:提升对自己家庭的责任感,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建设美好家庭的行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意义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上映背景,设问:你知道是哪部电影吗?引出影片。 2. 介绍电影背景:“1937 年南京沦陷后,百姓躲进吉祥照相馆避难,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罪证照片,谋划运送底片的故事”。 3. 提问:“在战火中,这个照相馆为何能成为‘家’?陌生人为何能像家人一样互助?” 1. 了解时代背景,回答问题。 2. 倾听电影简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自由发言,初步表达对 “家” 的直观理解。 议题一:家的内涵,无形纽带聚家魂 教学内容:家的含义。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议学材料:“电影中老金一家在战争中团结互助,父母呵护孩子,成员相互鼓励”。 组织议学活动一 “我的‘全家福’”:布置任务:“3 分钟内画出你心中‘家’的样子,并标注关键词”。 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绘画内容。 邀请 3-4 名学生展示画作,引导分享 “家的含义”(如地域、住所、家人、团结等)。 展示结婚证、收养法图片,讲解法律层面的家庭定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并列举四种家庭形式(婚姻、血缘、收养、再婚组建)。 观看材料,感受电影中家庭的温暖。 动手绘画,用图形和关键词表达对 “家” 的理解(如房子、家人、家乡地图、手拉手的图案等)。 上台展示画作,分享想法(例:“我画了家乡的房子,因为家是出生地”“我画了一家人吃饭,家是有亲人的地方”)。 结合教师展示的图片,理解家庭的法律定义及四种形式。 议题二:家的意义,温暖港湾育德根 教学内容:家的意义?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议学活动二 “小组合作:照相馆中如何尽显‘家’的意义”: 分组:将学生分为 3 组,每组抽取任务卡。 任务一:“如果你是老金的孩子,被家人拼命庇护,会有什么感受?”(提供背景:老金一家躲进地下室,用粪水伪装防日军,优先让家人出城)。任务二:“分析老金一家分窝头、众人守护底片的行为,体现对‘家’的哪些情感与信念?”(提供细节:老金给儿子披大衣、妻子省食物给小孩,众人接力藏底片并说 “要让后代知道真相”)。任务三:“照相馆这个‘小家’与当时社会有何关联?”(提供场景:阿昌望风、老金救伤员、毓秀记录需求,日军来时众人紧张戒备)。 巡视各组讨论,适时引导,并派学生汕上台分享(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