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让家更美好》 一、教材解析 本课题引导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和谐家庭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为家庭建设出力,进而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在教材体系中,本框是继前面一个单元“少年有梦”已学知识的续化,对后面一个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个人成长聚焦周围社会关系,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与父母和亲人的相处既亲密又复杂。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在对家庭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学生已知的“家的意味”等概念与理由作为认知起点,以及生活在家庭的已有认知、经验作为基点,学习起来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家庭各异,身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中不免存在个体差异等情况,需要为师者灵活处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关怀、引导和支持,与他们一起获得新的成长经验,共同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应对成长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提升对家庭的情感,热爱家庭,增强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提升责任意识。 健全人格: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和谐家庭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电影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电视剧的收视成绩和荣誉以及林家故事。提问:“林家的生活为什么能打动观众?他们家庭幸福的密码是什么?” 2.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就以‘从《小巷人家》的林家看 “家庭幸福的密码”’为总议题,学习‘让家更美好’。” 1.初步了解剧情,感受林家的温暖亲情。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家庭幸福的要素。 3.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和总议题。 议题一:体味亲情之爱,绘制 “家庭亲情温度计” 教学内容: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议学材料一:林家生活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林家的亲情细节。 布置议学活动一:“绘制‘家庭亲情温度计’”。 明确要求:小组合作梳理林家亲情细节,填写 “林家亲情场景” 和 “爱的表现形式” 两列;分享小组组员家庭的类似事例,填写 “你的家庭类似案例” 一列。 巡视各小组,对学生梳理的内容进行指导,如引导学生从林家成员的言行中挖掘亲情细节。 组织小组分享:邀请 2-3 个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梳理的内容,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提出议学思考一:“当我们谈论亲情,总习惯联想到‘相敬如宾’的温和画面。可细想那些真实的家庭日常:为了一盘菜咸淡争得面红耳赤,因熬夜打游戏被父母唠叨到关紧房门,连过年抢红包都要拌几句嘴 ——— 这些吵吵闹闹,是否也是亲情之爱的体现?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多种表现形式。 总结议学小结一:“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观察林家生活片段,小组合作梳理林家亲情细节,填写表格。 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表格内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进行补充。 围绕议学思考一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是,因为吵吵闹闹也是家人之间在乎对方的表现,吵过之后感情可能更好。”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理解用心体味亲情的重要性。 议题二:践行尊重关爱,聚焦 “林家家庭议事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