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走近老师》 一、教材解析 本框位于家庭话题之后,说明老师是学生的第二所学校。它与本课第二框《珍惜师生情谊》形成递进关系。师生之间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二、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也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方面,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青春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二反叛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师生关系有所削弱,学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更明确的看法。甚至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由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学生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立足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引导学生走进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理解教师工作的职责与使命;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培养尊重老师的道德品质,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情感,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健全人格:理解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尊重老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教师职业。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人物素材、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解游戏规则:6 名平民,2 名卧底,根据抽取的词语依次描述(不能直接说出词语),描述完毕后投票选出卧底,若卧底出局则平民获胜,否则继续。 邀请 8 名学生上台,分别发放词语卡片(平民:学生;卧底:老师)。 组织学生依次描述,引导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并参与投票。 揭晓谜底(卧底:老师;平民:学生),过渡:“老师和学生是校园中最亲密的伙伴,今天我们就一起聚焦感动中国人物“特教园丁”刘玲琍,感受师者光芒。” 1. 8 名学生上台抽取卡片,明确自己的词语。 2. 依次进行描述(如平民可能说 “我们每天要上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卧底可能说 “我们需要备课、上课,关心学生的成长”)。 3. 台下学生投票选出认为的卧底。 4. 了解谜底,跟随教师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议题一:为人师者,教书育人,大爱无言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的特点。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刘玲琍老师的基本情况:“刘玲琍,1973 年 3 月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湖南十大教育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用 32 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