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6440

【课堂无忧】6.1友谊的真谛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07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无忧,友谊,真谛,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友谊的真谛》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第一框《友谊的真谛》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整个单元围绕着友谊展开,引导领悟到友谊的美好,体会到朋友在自己生命中的纯粹与重要;而本节则是通过友谊的三大真谛和三大澄清方面为青少年解惑,并且为后续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正是逐渐成长的时候,这个阶段的他们非常渴望与同龄人友好相处,渴望与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也需要在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以及认知能力的受限,青春期的学生在交友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惑,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恰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积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了解友谊,可以解开自己关于交友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真正的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建立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分享自己对于友谊的理解和经历感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友谊意识,提升处理交友问题的能力,学会把握友谊,爱惜友谊,善待朋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友谊的真谛。 教学难点:心灵的相遇、平等的双向的。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人物素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北京地坛公园 “余华铁生友谊树” 图片,介绍背景:“两棵树的认养牌互为镜像,网友热议‘余华铁生式友谊’,为何这段友谊如此动人?” 2.展示史铁生、余华的人物简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里探寻友谊的真谛 ——— 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 观看图片,倾听 “友谊树” 的故事,对 “余华铁生式友谊” 产生好奇。 了解余华与史铁生人物简介。 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 子议题一:友谊是如何开启并绽放滋味的?——— 看友谊的萌芽与体验 教学内容:友谊是如何建立的?友谊带给我们的不同体验?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议学材料一(史铁生与余华的相识:因文学见解共鸣主动交流,后常分享写作与生活)。 2. 提问:“余华和史铁生的友谊是如何开始的?有哪些关键细节?” 3.发起 “议学活动一:我和我的好朋友”,明确任务:“分享你的好朋友是谁、如何建立友谊、印象深刻的事。” 4.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并点头回应。 5.点评:“友谊的开始可能是一次主动的交流、一个共同的爱好,就像余华和史铁生一样,在分享中慢慢靠近。” 6.总结:①友谊的建立:在共同学习生活中从陌生到熟悉;②友谊的体验:有欢笑、泪水、甜蜜、苦涩。 1. 阅读材料,圈画关键信息(“主动交流”“共同讨论文章”“分享心得”)。 2. 回答问题:“从文学见解共鸣开始,通过多次交流和分享建立友谊。” 3. 回忆自身经历,举手分享(如 “因同桌关系熟悉,共同喜欢画画而成为朋友,她帮我补过数学”)。 4. 倾听他人故事,对比自己的友谊经历。 5. 记录知识点,齐读总结内容,强化记忆。 子议题二:友谊为何能触动内心深处?——— 从知己情谊看亲密关系 教学内容:友谊的真谛有哪些?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议学材料二(史铁生向余华倾诉苦闷,余华耐心安慰;余华遇创作瓶颈,史铁生给予力量)。 2. 提问:“他们为何能向对方倾诉深藏的情绪?这种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