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7215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449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5.3,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初中数学人教版(2012)九年级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认识到当试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事件的概率。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通过抛硬币试验()和实际问题(如移植成活率、柑橘损坏率)的探究,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体会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发展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能力。特别要求区分单次试验的随机性与大量试验的稳定性,理解概率并不意味着次试验中必然出现次特定结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引入频率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进而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动手试验、统计数据分析、归纳频率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本节内容与前一节“列举法求概率”形成对比,拓展了求概率的适用范围,也为后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有助于学生理解概率的本质,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对随机现象的认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如成活率、定价策略等提供了数学建模思路。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概率计算及列举法求概率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了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借助具体实例支撑。本节课通过抛硬币、幼树成活率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频率的稳定性,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帮助学生拓展求概率的途径,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基本方法,通过试验活动提升数据分析和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增强对随机现象的认识与判断能力。 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频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是长期试验下的规律性体现,培养归纳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深化对统计思想的理解。 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如成活率、损坏率等现实情境,提升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原理,会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 难点: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明白概率针对大量重复试验,非每次都发生。 课前任务 1.知识回顾: 上节课学习了列举法求概率,请大家回顾列举法适用条件,并求掷一枚骰子,点数为偶数的概率,巩固对列举法的掌握。 2.预习教材: 阅读教材中用频率估计概率相关内容,了解通过抛掷硬币试验探究频率与概率关系,记录频率稳定性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要点,对不理解处做好标记。 3.问题思考: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硬币100次,一定是50次正面向上吗?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频率如何变化?思考频率与概率有何联系,课上交流。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一场篮球比赛开始前,裁判通常会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哪支球队先开球。大家想一想,抛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一样吗?如果抛100次硬币,是不是就一定恰好50次正面向上、50次反面向上呢?今天,咱们就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一下。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每人抛10次,记录下正面向上的次数。之后我们汇总数据,观察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进而一起学习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 探究新知 (一)知识精讲 我们先从抛硬币这个简单实验开始探究。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抛掷100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