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7424

5.3友善待人 教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086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友善,待人,教案
  • cover
《友善待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三框内容,前两课《文明有礼》和《诚实守信》分别从礼仪规范、道德准则角度,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本课聚焦友善这一品德,是对前两课的延续与深化,从人际交往中更内在的情感与态度层面,完善学生对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认知体系,在单元中起到丰富与拓展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作用。内容围绕友善内涵、地位及作用展开,践行聚焦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三个方面。旨在让学生理解友善价值,掌握践行方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契合单元育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其作为传统美德与时代要求的双重价值,促进政治认同。 2.掌握宽容、换位思考、助人为乐的友善践行方法,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3.培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形成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 4.在生活中主动践行友善,体会其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意义,激发责任意识,承担起传递善意的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善待人的地位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吗? 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吗? (2)它传递出怎样的价值理念? 教师小结:“出门在外互助父母协议”,核心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照、彼此体谅,这正是 “友善” 最朴素的体现 ——— 它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的援手,是将心比心的温暖。这份协议让我们看到,友善藏在日常的互助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让友善成为人际交往的常态。 设计意图:通过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协议” 这一贴近生活的案例,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将抽象的 “友善” 具象化为实际行为,让学生直观感受友善在生活中的体现,自然导入 “友善待人” 话题,同时激发学生对友善价值的共鸣,为后续学习友善的内涵与践行方法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悟友善力量】 思考:什么是友善呢? 说文解字:结合“友”“善”两个古体字,谈谈你对友善的理解。 教师总结:同学们看,“友” 是两只右手相握、同向而行,多像人与人并肩同行、彼此扶持的模样;“善” 是 “羊” 下两 “言”,羊象征温和,言语间藏着体谅与温暖。所以友善啊,就是像携手同行那样彼此关照,像温和言语那样体谅他人,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它既是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我们该有的相处之道。 思考: (2)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教师总结:《木瓜》的 “投桃报李” 藏着古人友善相待的温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友善” 的字样标注着时代的要求,廉颇与蔺相如的和解彰显着宽容友善的力量。这三幅图串联起古今,告诉我们:友善既是流淌在中华文化血脉里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下社会倡导的价值准则,从历史到今天,它始终是我们待人处事的重要标尺。 设计意图:通过《木瓜》诗句、核心价值观图片、负荆请罪典故三组素材,从传统典籍、时代要求、历史故事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友善的双重属性 ——— 既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跨时空的对照中,深化对友善内涵与地位的理解,为后续践行友善奠定认知基础。 知识小课堂: 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思考: (3)你愿意签订“在外互助父母协定”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大家都愿意签订这份协定,正因为它藏着对他人的关爱。当我们都以友善待人,便会彼此尊重、包容差异,让温暖在互动中传递,让联结在善意中加深。这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力量,让每个角落都有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