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 2.教学难点 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导读 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言,指出各部分对应课题内容,简单介绍本单元所讲历史的主要史事和历史地位。 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对本单元历史形成整体概念。 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陈独秀在《甲寅》杂志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本课。 视频导入,联系过去历史,提出问题,锻炼学生历史思维。 总结过渡:“什么是国”“如何去爱”,陈独秀不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任务一 了解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提出问题:阅读课本,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史论结合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展示《宋教仁遇刺》《袁世凯祭天》两图片,概括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背景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然后给出史料,指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中国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革新。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培养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网络,史论结合进行历史表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资料的思维和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解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2.概况 (1)开始标志 展示图片《陈独秀》《青年杂志》封面,对杂志封面设计进行解说,指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就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 利用图片《新青年》目录扫描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和鲁迅四个人照片、北大红楼图片等资料讲解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代表人物。 (3)主要内容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展示材料如下,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是什么?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强迫绝食。父亲说:“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饿到第六天,母亲不忍心了,劝父亲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父亲却说:“服毒的人,要七窍流血。凡是绝粒殉节的,县官是常常验尸的,如何能瞒过他的眼?”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的小说《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得出结论:旧道德和旧文化是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这一时期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反对定孔教为国教、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提倡民主和科学 展示材料如下: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