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7863

19.咕咚 教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813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咕咚,教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咕咚教学设计 课题 咕咚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讲述了兔子因为受到“咕咚”的声音惊吓,而边跑边叫,其他动物因为这种情况也都惊恐万分,开始上演了一场有趣的“森林动物大逃亡”。最终,因为野牛的理性分析,让这场闹剧停了下来。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本课要求学生能猜测文中不认识汉字的读音,朗读课文,并明白故事的道理。由此,可以知道本课直指低学段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识字与朗读。即,学生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推测汉字读音,通过表示动作的词语把握角色的内心变化,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而本文的标题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两点,“咕”“ 咚”二字都是形声字,读题目巩固形声字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发现文中的形声字,推测汉字读音。“咕咚”以此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这种不知名的声音,森林里的动物惊恐万分,一句句“咕咚来了”折射出动物内心的真实感觉。所以,读好“咕咚”既能识字,也能做好本课的多角色朗读。 核心素养 目标 1.读题目,了解形声字,推测文中不认识字的读音。 2.明确问题,读句子,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总结角色特点,明白遇事要冷静的道理。 重点 读句子,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 明白遇事要冷静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读题目,探究形声字。 1.今天的语文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贴图),不出声音,谁会读?(指名3人)老师不帮忙判断对错,你感觉他们读得对不对?为什么呢? 2.你们看,“咕”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口字旁(贴图),右边一个“古,古代的古” (贴图)。合起来就是“咕”(贴图拼音)。你发现什么了吗? 3. “咕”字的右半部分“古”是这个字的声旁,提示了汉字的读音。这种字叫做形声字。(开火车)“咚”也是形声字,他的声旁是“冬”。实际上,我们的汉字中有大部分都是形声字。你见过这样的形声字吗?这是哪组做的一字开花?为同学们讲一讲吧! 4.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我们可以推测汉字的读音,认识更多的汉字。打开语文书P106页,读一读这个故事,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声旁,我们可以推测它的读音呢?(巡回指导,观察学生不认识的汉字,并随机贴或写在黑板上) 5.对黑板上的形声字进行读音和字义的推测。 6.这个字也是形声字,大声读一读。PPT:吓。这个字我们该如何写好呢?一看结构,二看高矮,三看宽窄。 7.你们看形声字多有趣,通过形声字的声旁表音我们会认识更多汉字,也能写好更多汉字。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题目吧! 学生观察“咕咚”二字,逐步发现“咕”与“古”读音的联系。 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知识,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 学生分析几个形声字,继续巩固形声字表音的知识。 二、读句子,分角色朗读 1.再读这个题目,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问题预设: “咕咚”是什么? 动物们听到“叮咚”后都有哪些表现? 为什么动物们会害怕“咕咚”? 2.学贵有疑,“咕咚”是一种声音,“咕咚”也是整个故事的题目,“咕咚”是什么?在听到这种声音后森林里地小动物们都有哪些表现?故事又是如何围绕“咕咚”开展的呢?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就能读懂这个故事。 3.“咕咚”是什么啊?你找到答案了吗?指名读。(提示学生:正是由于这一声“咕咚”森林里一下热闹了。这一声咕咚该怎么读呢?读得突然,读得神秘。) 3.请你继续读故事,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听到“咕咚”之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4.都有哪些小动物?(贴图) 5.兔子有什么表现呢?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贴图)。是啊,在安宁的森林中,突然出现一声“咕咚”(PPT播放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6.你就是小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