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126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4045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植被,答案,练习,土壤,地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一、判断题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  ) 3.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二、填空题 4.读图,写出图示a到e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 a   ;   ;b   ;   ;c   ;   ;d   ;   ;e   ;   。 三、单选题 银杏作为裸子植物,起源久远,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我国河南义马市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义马银杏”化石(图),它被证明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银杏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6.“义马银杏”繁茂时,所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气候越湿热垂直分层越明显。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分布在最底层的植被具有(  ) A.喜光特性 B.喜阴特性 C.喜水特性 D.喜旱特性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形式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当地生物量的多少、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黑龙江 西藏 内蒙古 河南 土壤有机质含量(%) 3.987 4.201 2.177 1.483 9.西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得益于当地(  ) A.气候湿润 B.光照充足 C.生物量多 D.冻土广布 10.为增加河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主要是(  ) A.退耕还林 B.休耕混播 C.增施化肥 D.秸秆还田 新绿柱属毛虫仙人掌是墨西哥北部一种可以移动生长的植物,平均每年能移动60厘米,下图为该仙人掌生长地点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仙人掌移动生长主要是为了寻找(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大风 12.该仙人掌生长区域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内陆 B.地势较高 C.暖流流经 D.高压控制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对植被的更新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伏牛山为秦岭东段支脉,植被种类多样。下图示意伏牛山地理位置及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3.伏牛山(  ) A.海拔越低处,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大,土壤有机碳含量越多 B.海拔高处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碳较丰富 C.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机碳输入量最大 D.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气温影响,与降水关系不大 14.伏牛山相同海拔处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南坡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坡度 C.水分 D.海陆位置 落叶树木在春季的展叶时间主要受气温和光照时长的共同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光照调节对落叶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某落叶树种春季展叶时间与生长期内理论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M点相比,落叶树种在早春展叶理论碳吸收量较低是由于易遭受(  ) A.冻害 B.洪涝 C.干旱 D.台风 16.M点后落叶树种理论碳吸收量下降主要是由于(  ) A.地面温度较低 B.土壤水分较少 C.生长时间不足 D.日照强度较小 17.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光照调节对落叶树种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提前至早春展叶 B.避免展叶过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