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707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任务式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26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新闻知识,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准确把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归纳主要事件及其所体现的品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和“以言见人”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课堂导入】 在兰考县就有这么一棵树,“焦桐”。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焦裕禄的故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穆青,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冯健,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被调新华社工作。 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奖。 2.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观看视频,了解焦裕禄的生平) 3.消息与通讯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结合高一所学《喜看稻菽千重浪》等文章,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新闻 题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内容 时效 消息 选材相对广泛 格式严谨 记叙为主 简洁明了 简要概括 时效性强 通讯 要求意义深刻 灵活多样 综合多样 生动形象 细致全面 时效性弱 4.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一种新闻体裁,所写人物的精神、观念、业绩等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例如: 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 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 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 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人物通讯的分类 传记式: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群像式: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5.了解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这里正遭遇严重的“三害”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民国31(1942)年:大旱,赤地千里,土地荒芜,作物枯败,兰封出外逃荒七万余人,河南三百万人在灾荒中丧命。旧时兰考,久无固地,洪水一来,县官就会拎着大印到处逃避,跑到哪里,哪里就是县衙。———《兰考县志》 在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的斗争中,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 他探索出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不仅能防风固沙,还帮助了兰考人民摆脱贫困。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1964年12月,为了了解河南受灾情况,新华社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严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深为震撼。 此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发表过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