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9549

第12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598348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答谢中书书,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第12课 答谢中书书 1、掌握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准确翻译全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文章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探究作者如何勾勒山水之美。 3、感受文中山水景色的清丽秀美与生机活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与自得之情。 4、了解魏晋南北朝山水小品文的特点,体会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核心素养 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甚至在我们身边,湖光山色,杨柳依依,夕阳西沉,沐风习习,也能让人会心一笑。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是美好,是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情境导入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遇到国事每每往山中请教,因此有“山中宰相”之誉。 作者简介 自我研学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背景简介 自我研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例如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嵇康写给友人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文体简介 自我研学 初读感知 将( ) 歇( ) 欲颓( ) 与( )其奇者 jiānɡ xiē tuí yù 播放朗诵视频,用心听诵,并找出生字词进行注音。 初读感知   全班齐读全文,注意句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检测 夯实基础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自由诵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积累下面词语,理解文句。 初读感知 四时:四季。 俱:都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夕日欲颓: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文中指欣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成果展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他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探究任务:再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①文章很短小,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创作的呢? ②勾画出作者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山川“美”在何处? ③作者借这些美景,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