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9757

第14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9877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43张
  • cover
(课件网) 野望 第三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 暮色诗心解锁者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揣摩含蓄的语言 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01 02 03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2、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的情感。 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野望》,理解并积累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提升对古诗词语言的感知能力。 3、感受《野望》中秋日山野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 4、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体会王绩诗歌中的文化意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唐代诗人。曾三仕三隐。贞观初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此诗当作于诗人隐居东皋之时。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文体知识 关于律诗 (1)这是一篇五言律诗 (2)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3)律诗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4)律诗对仗工整,讲究平仄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读一读·正字音。 皋(gāo)徙(xǐ)犊(dú) 读一读·明节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节奏:五言诗句一般都是二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律诗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读一读·晓文义 (1)小声诵读,结合注释口译诗歌,不理解的圈出,重点注意下面字词。 ① 地名,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② 傍晚。薄,接近 ③ 徘徊。 ④ 落日的余晖。 ⑤ 小牛。这里指牛群。 ⑥ 泛指猎获的鸟兽。 ⑦ 看,视。 ⑧ 采食野菜。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2、内容概览 【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任务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四)【文本探究】 1、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说说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写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点明题目,领起下文。 “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诗人的迷茫和失意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任务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四)【文本探究】 2、中间两联同为写景,但角度各有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1)颔联描写秋天山野景色,渲染出秋意之浓,落晖之广,增添了凄凉之感,孤独之意。 静态:写景物;远景:宏观描绘 (2)颈联描写暮归场面,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充满田园气息,含蓄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动态:写人物;近景:微观特写。 任务一:理解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