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0867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7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课件)(共36张PPT+视频)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660877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PPT+,36张,课件,教案,分离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出卷网-:江苏凤凰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5年6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举出固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 2.能测量并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不同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4.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如实记录相关信息,乐于表达与倾听。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解释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固体的混合 1.看图片,交流: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八宝米,里面包含哪些固体? 2.思考:你们猜,商家为什么要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3.交流:混合能带来新价值,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用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4.小结: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例如中药材、混合猫砂、水果沙拉、混凝土等。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物实例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初步感知“混合物”的特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物”的概念做铺垫。 二、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 (一)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 1.提问:混合后总质量如何变化?占据的空间呢?把猜想写在记录单的“预测栏”。 2.谈话:科学讲求证据,接下来我们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事实。 这里有10克黄豆、绿豆、玉米粉。请你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3.谈话:你真厉害,接下来请你根据实验要求试一试吧。说一说你的发现。 4.学生交流发现。 5.提问:对比混合前和混合后物质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 (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1.谈话:这里有20毫升黄豆、绿豆、玉米粉,将这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会是多少毫升呢? 2.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是否发生变化呢? 3.提问:用量筒测量体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谈话:先分别测出三种固体的体积,然后将它们倒在容器里充分混合后,再倒入量杯进行测量。 5:谈话:请你说一说你的发现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6.学生交流观点。 7.演示:用乒乓球和玉米粒演示不同颗粒物混合的过程。 8.小结:由于颗粒物大小不同,空隙也有大有小,固体混合后空间占据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有些变化比较大,有些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用数据作为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比较、解释,认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渗透了质量守恒意识,借助固体颗粒混合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能帮助学生意识到由空隙导致的测量误差有大有小,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三)分离混合后的固体 1.谈话:生活中有时需要我们把固体混合在一起,但是另一些时候需要我们将混合物分离开来。 2.思考:认识这些物体吗?有没有值得回收利用的东西呢? 3.谈话:在生活中,建筑工人会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回收工人将废旧电器里的电子元件进行分类;农民在收获时把大豆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4.提问:那这些物体不小心混合以后又该用什么方法分离它们?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5.学生交流方法,根据预设的方案,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7.小结:不同类型的固体混合物,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设计意图】将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通过分离固体混合物的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调用学过的物质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作业设计 1.谈话:词语“豆米参半”,形容豆类与米类混合在一起,各占一半;“吹糠见米”,指的吹去糠皮,可见到米粒。请你采一束谷穗,观察它的构造,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分离出米粒,并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四、全课总结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要去混合物体,又在怎样的情况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