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 课 地球上的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 2.5%,且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不足 1%,理解淡水资源的稀缺性。 2.探究实践:通过 “地球水资源分布模拟实验”(用烧杯和色素模拟海洋水、淡水比例),直观感知淡水资源的有限,能分析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分布不均、污染、浪费)。 3.态度责任:认识淡水资源对生命和生产的重要性,建立 “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的意识,养成 “随手关水龙头” 等节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海洋水多、淡水少),理解淡水资源稀缺。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直观感知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极少”(不足总水量的 1%),从而认识节水的必要性。 三、教学准备 材料分组:大烧杯(1000mL,模拟地球总水量)、小烧杯(50mL)、红墨水(模拟海洋水)、蓝墨水(模拟淡水)、滴管、量杯、世界水资源分布地图(每组 1 张)。 教具:地球表面卫星图(海洋与陆地分布)、淡水资源类型图(冰川、地下水、河流水)、水污染与浪费实景图。 四、教学过程(40 分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5 分钟) 出示 “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 图片:“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蓝色星球’?(引导回答:表面大部分是水)这些水都能被我们直接饮用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数据,揭开地球上水的秘密。” 观察图片,猜想 “地球表面水很多”,产生 “为什么还有很多地方缺水” 的疑问,激发探究水资源分布的兴趣。 以地球外观特征切入,引发对 “水资源可用性” 的思考。 探究水资源(25 分钟) 1. 任务 1:模拟地球水资源分布 实验设计:“地球总水量约 13.86 亿立方千米,我们用 1000mL 烧杯代表总水量,其中海洋水占 97.5%,淡水占 2.5%。” 分组操作:① 向 1000mL 烧杯中加 975mL 水,滴 3 滴红墨水(模拟海洋水,咸水,不可直接饮用);② 用量杯量取 25mL 水(淡水),倒入小烧杯,滴 1 滴蓝墨水;③ 讲解淡水构成:“25mL 淡水中,冰川占 19mL(76%,难以利用)、地下水占 5mL(20%,部分可利用)、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仅 1mL(4%,可直接利用)”,用滴管从 25mL 淡水中取出 1mL,强调 “这 1mL 才是我们能直接喝、用的水”。 直观感知:“1mL 水约 20 滴,相当于总水量的 0.1%,说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极少”。2. 任务 2:分析淡水资源危机 出示实景图:① 分布不均:我国北方河流少,南方河流多(如华北缺水,长江流域水多);② 水污染:工业废水排入河流,导致水不能使用;③ 浪费严重:水龙头滴水、农田大水漫灌。 分组讨论:“这些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如 “缺水地区人们没水喝、农作物枯死”)。3. 任务 3: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视频播放:“生命离不开水(人 7 天不喝水会死亡)、农业离不开水(水稻生长需大量水)、工业离不开水(发电、制造需水)”,引导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的基础”。 1. 模拟实验:动手操作,观察 “975mL 海洋水 vs 1mL 可直接利用淡水” 的巨大差异,填写《水资源分布记录表》,直观感受 “淡水稀缺”,突破难点。2. 危机分析:讨论得出 “分布不均导致局部缺水,污染和浪费让可用水更少”,理解危机的严重性。3. 重要性认知:结合视频,认识 “水对生命和生产的不可替代性”,强化保护意识。 通过 “模拟实验(直观)— 危机分析(理性)— 重要性认知(情感)”,构建水资源的完整认知,落实科学观念目标。 保护与拓展(10 分钟) 1. 节约用水方法 分组 brainstorm:“我们能为节水做什么?”(如 “随手关紧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冲厕所、缩短洗澡时间”)。 教师补充:农业滴灌(比漫灌节水 30%)、工业循环用水。2. 保护水源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