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1857

2.8 用水分离【教材解读】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12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用水,分离,教材,解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8 用水分离 【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能根据食盐和沙子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 科学思维目标 ●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不同,创新解决混合物的分离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比较四个过程完成食盐和沙子的分离。 态度责任目标 ●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通过对污水处理的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 ~ 4年级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的第二条“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以及学习内容“11.1 自然资源”的第二条“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本课为单元第8 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前面学习的关于水和溶解的知识的应用和提升。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并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本课通过盐场晒盐的情境引入核心任务“利用水能溶解和蒸发的性质分离食盐和沙子”,利用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分离流程的设计,然后评估分离的效果,最后拓展到污水处理,关注节约用水。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问题———如何分离食盐和沙子?学生分享自己的办法。在探索板块,根据实验步骤模拟分离活动,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比较的过程,将食盐和水进行分离,并评估分离的效果。在研讨板块,通过三个问题,研讨在分离过程中食盐与沙子的变化,明确水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在拓展板块,结合生活实际,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让学生感受利用不同物质特点分离 同时,关注节约用水,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质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情况也有一定经验 ,但对于混合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因此,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质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比较的过程,利用过滤装置和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子。 难点:过滤和蒸发实验的仪器组装和规范操作。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图片展示了盐场晒盐的场景,文字介绍了粗盐形成的过程中水的作用,为下一步分离粗盐中的盐和沙做铺垫。 聚焦:从晒盐的情境出发,提出现实问题: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如何将沙子和食盐分离?同时明确了水的特性:能溶解食盐、能蒸发。暗示学生可以根据水的特性进行思考。 探索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分离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进而让学生知道是在利用食盐、水和沙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离。 科学词汇:规范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使用“溶液”“过滤”等科学词汇进行表述。 探索2:学生根据清晰的实验步骤实施模拟分离活动。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第一步溶解,学生可以熟练操作。第二步过滤和第三步蒸发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使分离活动顺利进行。 研讨:三个问题都指向了沙子、食盐、水的特点。在分离过程中沙子不溶于水,没有发生变化;食盐先溶于水形成溶液,随后盐水溶液被加热,水加速蒸发,最后固体食盐颗粒析出。 拓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继续思考,认识生活中更多不同物质的特点,并尝试着利用物质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