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2596

2.1 LED小灯闪烁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8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11-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4998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LED,小灯,闪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第1课 LED小灯闪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联网实验流程———灯光警报呼叫器”的起始课,承担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联网实验平台操作流程、掌握基础软硬件控制技能的关键任务。课题“LED小灯闪烁”看似简单,实则是学习后续呼叫器模块中灯光提示、设备协作等功能的技术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物联网系统中“输入—处理—输出”基本模型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应对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控制响应等复杂任务提供认知支撑。 课程内容聚焦主控板与LED灯的连接与控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点亮一个LED小灯”入手,逐步过渡到控制其闪烁节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控制的原理,掌握编程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与图形化程序设计思路。课中实验任务设置由浅入深,通过动手搭建、程序调试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在单元整体结构中承担“技术入门”和“工具熟悉”的功能价值,是学生迈入项目化实践学习的重要起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建立起对物联网系统控制流程的初步理解,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实现设备通信、完成综合应用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课程融入“可感、可控、可编程”的教学理念,强调操作体验、问题导向与项目意识,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建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完成信息科技七年级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基础和图形化编程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接触过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如利用图形化平台控制蜂鸣器、按钮、LED灯等基础模块,对“编程—执行—结果显示”的基本流程已有直观认识。同时,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已接触过类似的开源硬件平台,因此学生在软硬件操作上的接受能力总体较强。 然而,由于初中阶段的物联网内容相较以往更具系统性和工程性,本课中主控板的硬件接线与调试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逻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接线错误、程序编写语义不清等问题,容易因细节出错导致实验失败,进而产生挫败感。 此外,八年级学生普遍对“使小灯亮起来”这一任务本身充满兴趣,乐于尝试与探索。但由于年龄特点,其系统性思维尚在发展中,面对“LED灯为什么能闪烁”“控制逻辑如何设计”等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归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及时的动手操作与清晰的演示讲解,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步建构对“控制—响应”这一过程的认知框架。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视角切入,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完成从“工具使用者”向“系统构建者”的角色转变,为后续多设备协同的物联网系统搭建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学习主控板和LED灯的连接方法,掌握硬件连接的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对物联网项目实践的初步认识。 (2)通过学习编程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获得控制LED灯亮灭的图形化编程经验,形成利用程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认知。 (3)通过调试“LED小灯闪烁”程序,形成对物联网实验流程的初步理解,培养分析实验结果并优化程序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掌握物联网实验硬件和编程软件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主控板与LED灯的连接与调试、编程环境的设置以及通过图形化编程实现LED灯的亮灭控制。 ② 体验“输入—处理—输出”的系统逻辑,建立起对物联网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认知框架。 ③ 理解硬件与软件在信息交互中的关系,熟悉基本的编程指令及逻辑结构。 (2)教学难点 如何将自然语言描述的控制需求转化为图形化编程代码,并在程序设计与调试中理清逻辑结构。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情境导入———生活中LED的应用 教师活动 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